城口:父子合唱“連翹經” 鋪出全村“藥財路”
連翹林。城口縣委宣傳部供圖
城口,處于秦嶺以南、大巴山腹地、長江以北南北分界線,亞熱帶山地氣候明顯,是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區域,多變的氣候和復雜的地形,孕育了種類豐富的動植物,其中就包含天麻、太白貝母等名貴中藥材500多種。連翹,就是其中較為常見的品種。
孟夏時節,萬物蔥郁。走進龍田鄉衛星村,漫山遍野的連翹正在蓬勃生長,徐秀剛、徐萬海父子站在老屋院壩邊,眺望綠意盎然的連翹,過往的記憶,便如同電影片段般一幀一幀在腦海中浮現。
奠基 父親的四十年堅守
1982年,時年25歲的徐秀剛就拾起了父輩傳下的“老手藝”,開始走上中藥材種植之路。
“從小我就跟中藥材打交道?!惫庹f不干假把式,有了想法,徐秀剛就開始行動。他將自家的土地平整出來,并在房屋周圍的大山中開出了數十畝林地,隨后專程到縣里藥材公司買回了玄胡、獨活、黃連、黨參、云木香等多個品種的中藥材種子,一家人忙活了大半個月,將這些種子全部種下了地。從此,開始了他和中藥材半生的“羈絆”。
從小接受父親的教導,徐秀剛從一開始就有自己的計劃。他按照“長短結合”的方式進行產業布局,依據“二十四節氣”下種、采收,玄胡、獨活等當年就可就收獲,云木香三年長成,黃連五年收獲,這讓他的產業形成了長效機制。
這一干就是20多年,轉眼到了2005年。長期向徐秀剛收購藥材的一位老中醫給他提了一個建議——種連翹??h里的宸曦堂藥業公司也找上了他,計劃跟他合作建一個連翹種植基地。于是,徐秀剛信心滿滿地種下了13000株連翹。
但問題很快出現,徐秀剛發現許多連翹只開花不結果,還有許多收獲的連翹送去化驗基本沒有藥性。這讓他慌了手腳,卻找不出問題所在,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所幸,縣農委為他聯系到了市中藥研究院的彭教授,經過彭教授實地檢測察看,發現徐秀剛的連翹基地里有高達7個不同的連翹品種,好幾種都沒藥性或不結果,如果任由這些連翹互相傳粉,整個基地都會被毀,于是彭教授給他說了一個字——挖!
雖然滿心不舍,但徐秀剛只能忍著心痛將無用的連翹挖掉,這一挖就挖掉了30%。數千株連翹被連根拔起,老徐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經過挑選、挖除,基地里只剩下了麻連翹、白連翹兩個掛果率高、藥性佳的品種。從此,徐秀剛的藥材基地走上了正軌。
傳承 兒子的十五載摸索
1988年,徐秀剛第一批長效黃連收獲的第二年,兒子徐萬海出生了。
徐秀剛有意培養徐萬海作為自己的“接班人”,從孩子幾歲起就帶著他漫山遍野地跑,教他辨認中藥材,告訴他什么時候下什么種,什么時候采收。
但是,作為新一代青年的徐萬海剛開始并不愿意一輩子跟大山打交道,他向往外面的世界,初中畢業后,他就想著跟村里的年輕人一起出門打工。到了20歲那年,他選擇回到家鄉,跟父親學種藥材。
對于孩子的回歸,徐秀剛打心眼里感到高興。正好縣里準備大興中藥材產業,呼吁群眾抱團發展種植中藥材。于是,父子兩一合計,在村里組織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取名為“城口縣徐林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
首先是吸納村民入股,他敞開了合作社的“大門”,只要村里想要種植中藥材的村民都能入社。由此,合作社成員逐漸增多。然后,在管理方面,它采用企業用工管理模式,給參加務工的村民發勞務費,讓他們在藥材收益的基礎上還能有務工收入。其次,他積極拓展產業鏈,改變單一種植的模式,拓展延伸形成了產銷一體的產業新模式,讓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
慢慢的,徐萬海的“改革”出了成效,也得到了徐秀剛的認可。于是在2016年,徐秀剛主動“讓賢”,讓兒子成為了合作社的負責人。從此,徐萬海成了村里的“領頭羊”,帶著村民繼續朝著“藥財路”前進。
從徐萬?;氐郊亦l,這條摸索的路,他已走了15年。
拓展 全村的三千畝藥材
在徐萬海“大產業”概念的帶動下,衛星村的中藥材產業走上正軌、越做越大。
“剛開始,其實我們是不太相信的?!蓖踹_貴是土生土長的衛星村人,前半輩子一直在跟土地打交道,種著傳統的苞谷、洋芋、紅苕“三大坨”。在徐萬海上門向他宣傳將土地拿出入股合作社種連翹時,他第一反應就是“瘋了”,土地拿來種了藥材,莊稼怎么辦?牲畜吃什么?所以他想都沒想就一口拒絕。
碰了個“硬釘子”,徐萬海沒有放棄,仍舊三天兩頭往王達貴家跑,跟他講解種藥的好處和市場價格等。在徐萬海不厭其煩地宣傳下,王達貴轉變了觀念,主動申請加入專業合作社,種起了藥材。
如今,王達貴家大部分土地都種上了連翹,還積極參與徐萬海組織的基地務工,每年的收入比種莊稼多了好幾倍。
不只是王達貴,截至目前,衛星村已有132人加入專業合作社,全村人都擰成了一股繩。
桂明昌是這132人之一,不同于王達貴,他是最先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之一。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負。經過10多年的發展,衛星村的連翹長滿了田間地塊、山坡林地,達到了1500多畝。同時,云木香、獨活等產業也蓬勃發展,全村中藥材種植面積超過了3200畝,藥材產量也從2噸擴展到了8噸,人均年收入超過8000元。中藥材,真正成了衛星村富農增收的“拳頭”產業。
“現在我們取得了成效,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徐萬海說道,現在他正在思考將現有資源價值最大化,推動產業與生態融合,走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路子,實現中藥材“立足衛星,走出衛星”的目標。
目前,合作社入股合作的林下淫羊藿產業已在高燕鎮星光村試種,產業延伸向外地的路子邁出了第一步。同時,徐萬海帶著村民們在全村布局的“育苗+種植+加工+銷售”的升級版產業鏈也初具雛形。(楊鵬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