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批7項創新型綠色技術全市推廣
京張高鐵東花園隧道距離官廳水庫只有1.7公里,防水施工技術難度極大。在施工中,自主研發的噴涂速凝高分子防腐防水涂層材料發揮“功效”,不僅低碳環保無污染,施工效率也翻了好幾倍。
類似這樣的綠色創新技術,正在北京各個領域涌現。近日,市發改委對外公示了本市首批創新型綠色技術,其中包括7項節能環保創新技術,這些技術已開始在京落地,并將向全市推廣應用。采用這些技術,有望獲得最高1000萬元的補助。
7項節能環保技術率先亮相
2021年10月,市發改委會同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印發《北京市關于進一步完善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若干措施》,并首度對外征集新型綠色技術及應用場景。
“征集工作開展至今,社會參與積極性較高,共收到創新型綠色技術申報131項、應用場景申報14項。”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提高評審工作的專業性、精準性,本市將申報技術分類形成節能及能效提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固體廢物減量化和資源化、節水和水環境綜合治理、大氣污染防控、生態農業、污染場地與土壤修復、防止塑料污染等細分技術領域。
近期,市發改委組織對節能及能效提升領域中20項申報技術開展了評審,共有7項技術進入本市創新型綠色技術推薦目錄,并對外公示。這也是本市首批創新型綠色技術。
記者注意到,7項創新型綠色技術涉及建筑施工、“碳中和”智慧園區建設運營、空氣消殺、智慧照明等多領域,分別為:可低溫施工瀝青涂料制備和施工方法、園區零碳電源綜合利用技術、煙氣余熱深度回收和減排技術、向心渦輪中低品位余能發電技術、模塊式低碳換熱站、物聯網智慧照明系統、基于等離子體放電的空氣消殺技術。
產業園區施工工地皆有落地
京張高鐵的東花園隧道全長4970米,是目前國內最長的無圍護結構明挖隧道。實際上,這條隧道地處易沉降地質區,防水施工技術難度大,防水質量要求極高。
一項名為“可低溫施工瀝青涂料制備和施工方法”的技術解決了施工難題。新技術采用的涂層具有防水、防腐、防滲、保溫、隔音、抗核輻射等功能,可完整包覆各種異型結構表面,能有效解決應力變形、沉降、膨脹開裂、穿刺等造成的滲漏。該方法機械噴涂施工,4秒成膜,一次成型,效率提升約400%,可實現全壽命周期防護,碳排放減少約86%。
包括這一工法在內的7項綠色技術均已落地嘗試。其中,園區零碳電源綜合利用技術,可以實現園區綠色電力穩定運行控制與保護,用能成本節約20%。應用此項技術的金風科技“碳中和”智慧園區,構建了一套集風、光、燃、儲、充于一體的智能微網,2020年園區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為750萬度,園區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超50%,每年減碳量達4950噸。
目光再投向北京亦莊生物醫藥園,物聯網正讓這里的燈具更聰明。燈具上配備的雷達傳感器可自動感應建筑空間中人或車輛的活動信息,為人車活動區域提供照明。無人、車活動時,燈具可自動調整至5%照度,對比常明燈具,實現無人、車時燈具節能90%以上。經過現場區域耗電量測試對比,智慧照明系統整體節能率達到65%以上。
技術應用最高可獲千萬元補助
在北京腫瘤醫院擬率先應用的“基于等離子體放電的空氣消殺技術”也被列入目錄。該技術在空調及新風系統風道內形成全覆蓋的高能等離子體面放電均勻電場,有效“封堵”整個氣路,實現對室內空氣快速消殺,保障室內空氣質量安全潔凈。在大風量和無資源消耗的情況下,消殺率達90%以上,單機能耗約1.5kWh/天,減少新風系統能耗損失,節能率為10%到30%。
上述這些新技術未來將在北京繼續推廣應用。記者獲悉,市發改委將有力支持納入推薦目錄的創新型綠色技術。
“本市將對在京應用的前三臺(套)示范項目給予實施單位資金補助,補助標準不超過項目總投資30%,單個項目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符合條件的創新型綠色技術優先推薦進入本市首臺(套)示范應用評選。”相關負責人說,市發改委和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仍將繼續加強政策跟蹤評價力度,定期進行評估分析,在政策實施過程中找問題、聽需求,不斷優化完善政策,持續為本市綠色技術創新主體營造市場化程度高、支持保障有力的政策環境,切實提升企業主體獲得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