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防疫 保工期 首博東館計劃年底基本完工
南側形似巨帆,高高揚起;北側形如船只,堅實厚重,一幅壯闊的運河圖正在城市副中心緩緩鋪開……這便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之一、享有“運河之舟”美譽的首都博物館東館。記者日前獲悉,該項目的建設者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保工期促生產,實施封閉管理,將保障項目在今年年底基本完工。
5月16日一早,在首都博物館東館項目辦公區,600多名建筑工人、管理人員及監理人員正在分批次進行核酸檢測,現場每位建設者都佩戴好口罩、自覺間隔兩米在隊伍中靜靜等候。這也是項目部自5月9日以來,連續進行的第8次全員核酸檢測。北京城建集團首都博物館東館項目執行經理賈成亮告訴記者:“項目近期還購買了一批抗原檢測試劑,一旦出現特殊情況將立即啟用。”
據悉,受疫情影響,當前首都博物館東館項目部對生活區、施工區實施封閉管理,管理人員吃住都在項目部,工人上下班實行點對點專車接送,并且上車前都需要進行掃碼測溫和嚴格登記。
賈成亮介紹,隨著北京疫情防控政策持續調整,項目部在5月初組織全體人員完成5次核酸檢測的基礎上,從5月9日開始進行每日不間斷的核酸檢測。“當前項目全體人員核酸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即使工人生活區與施工區間距不到800米,仍嚴格實行專車接送方式。”賈成亮表示,專車每日直接開進生活區、施工區院內,工人在封閉區內上下車,不與外界接觸。項目還設置了專門的鋼材、混凝土等施工材料置放區,全部需要進行消殺后方可進場。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在封閉管理的項目施工現場,工人們依然忙碌。為了保障施工效率,項目打破班組限制,靈活調整人員,各個隊伍的工種相互調配,保證人人都有活干。賈成亮說,目前,首都博物館東館二次結構施工剛剛完工,正進行幕墻、屋面的收尾施工。另外,機電管線安裝也在推進,室內裝修方面正進行圖紙深化工作,計劃今年年底工程基本完工。
在接下來的施工作業中,博物館內空調的安裝與調試是一大難點。賈成亮說,因為博物館里存放的文物對溫度和濕度要求極高,所以空調設備需要在任何時候都保持恒溫恒濕。“未來,首博東館內的空調將實現智能化調節,無論是周末人流量大的時候,還是夜間無人的時候,空調都能靈敏地根據實際情況自動調節。”賈成亮表示。
與此同時,文物庫的房門也正在加工當中。據了解,一扇重達幾噸的門,使用起來卻非常“輕便”,將發揮防盜、防火、防水、防蟲的作用。
如今,路過首都博物館東館的市民抬眼望去,已能看到由主樓和市民共享大廳組成的完整帆船造型。主樓作為“船帆”,市民共享大廳作為“船體”,相互獨立又渾然一體。今后,這兩棟建筑之間還將設有一條水街,在夜間也可開放,整個區域將被打造成為一座“永不落幕的博物館”。據悉,首都博物館東館預計2023年底具備開放條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