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左權:觸發“鏈式效應” 振興鄉村產業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
“立足自然地理條件,把劣勢變優勢,化‘山水’為產業,在山、水、田、大美自然上同向發力興產業,是左權產業振興的必由之路。”
新理念探索新模式,新作為蹚出新路子。去年以來,左權縣深入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創新實施產業鏈培育工程,按照“一個產業鏈、一名縣級領導、一個牽頭部門、一個工作方案、一個智庫專家組、一批帶頭人”的模式,全面推行縣領導掛帥的“鏈長制”。
左權縣委書記石勇表示,要集中攻堅核桃、黑山羊、文旅等產業鏈,打造具有左權特色優勢的產業品牌,促進全縣產業振興崛起,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
向“山”要產業
構建太行黑山羊全產業鏈
“在羊場經營模式上,我們采取公司投資、農戶承包方式,與農戶簽訂養羊協議和收購合同,由公司統一供種、供飼料、收購和培訓,形成農戶散養、企業管理、集中出售的集約養殖模式。”
新世紀農業科技公司負責人巨先榮介紹說,該公司是全縣最大的養羊基地,培育出了“太行黑山羊”品種。2021年,公司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山西農業大學開展“太行黑山羊品種繁育”合作,建立了高校產學研展試驗基地。截至目前,已帶動農戶4000戶,戶均增收1800元。
左權縣山大坡廣,水草豐盛,當地農民自古以來就有養殖山羊的傳統。近年來,左權依托當地地理優勢,通過規模性企業、創辦合作社等方式,推動山羊養殖規模化、標準化發展。目前,全縣山羊養殖初具規模。
黑山羊養殖已初具規模
太行山羊,具有繁殖率較高、板皮質量優良、四肢強健、適應力極強等特點,是在特殊的地理及生態環境條件下,經過長期的人工選擇形成的地方類群。2011年,左權黑山羊良種選育項目被農業部列入全國畜禽良種工程,組建了黑山羊核心群,擁有了一整套科學的生產管理體系。2014年,黑山羊被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左權縣養羊產業鏈由分管副縣長任鏈長,縣直相關單位和鄉鎮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專職負責組織、協調、指導羊產業做大做強,打造“左權羊”品牌。
整體布局,科學規劃。建立了養羊產業現代企業管理運行模式,實現養羊產業育種、育肥、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發展,把左權建設成全國知名的肉羊飼養、育種育肥、加工、交易基地。采取育肥羊委托代管模式,即公司提供羊苗、飼料、藥物、疫苗等物料供應及銷售環節的建立和管理,負責制定肉羊飼養環節所需的各項技術規范和技術標準,定期對養殖戶進行市場信息傳達、最新技術培訓和指導;養殖戶負責提供養殖場地、設施和勞動力;公司以合同價按時收購成品羊。
瞄準市場,龍頭牽引,做優產業鏈條。以萬安實業公司肉羊加工為依托,以新世紀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社育種為基礎,以移民搬遷“空殼村”育肥為基地,以帶動農戶養殖為目標,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四位一體的運行模式,建立起養羊產業育種、育肥、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現代化運行模式。規劃五年時間,采取逐年遞進式發展目標,到2025年,實現年飼養規模總量達到50萬只,其中母羊培育10萬只、育種規模達到15萬只、育肥規模達到25萬只、加工屠宰能力達到30萬只,帶動農戶1萬余戶,年產值達到10億元。
建設示范基地,全產業鏈發展。以培育黑山羊、大青山羊、左權綿羊三大品種為重點,集中打造示范樣板,培育龍頭帶動企業,推動整個產業提質擴規。實施了國家級太行山羊品種繁育、羔羊育肥試驗示范、太行山羊屠宰加工和產品開發生產基地、飼草種植飼料生產加工、科技研發和營銷模式創新、產業文化和康養融合發展示范六大工程,推動全縣黑山羊養殖規模擴大到30萬只以上,年屠宰能力達到16萬只以上,加快構建黑山羊全產業鏈,把荒山變為孕育增收產業的金山。
向“田”要產業
建設實至名歸的核桃產業大縣
左權是“中國核桃之鄉”,核桃栽培歷史1000余年,栽培面積36萬畝,其中結果面積20萬畝;核桃株數合計580萬株,其中結果樹360萬株;核桃正常年份產量1500萬公斤,產值3億元;核桃專業合作社200余個,入會社員達到9000余戶;正常年份僅核桃一項,全縣農民人均收入2000余元……這一串數字表明,核桃當之無愧是左權農民穩定增收的第一大傳統產業。
近10年來,左權縣圍繞建設“核桃產業大縣”目標,久久為功,不斷壯大產業規模,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開展院縣聯合共建,同省林科院、晉中職業技術學院、省果樹研究所等單位簽訂技術合作協議,開展聯合共建核桃產業行動計劃,實現了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先進技術成果與左權核桃產業的成功嫁接。但核桃產業仍然面臨著品種雜、品牌化程度不高、銷售渠道單一、核桃產業鏈條延伸不強等問題。
試點推廣“托管服務”新模式,提升品質推動產業升級,讓核桃成為左權留得住、能致富、有未來的產業。去年以來,全力實施核桃產業全面托管服務,推行全托管和半托管服務模式。同一區域、同一托管服務組織也可采取混合托管模式,由農戶自主選擇,真正把農民從農村解放出來,實現“自己不管樹、照樣得收益”。
建立“三位一體”的經營管理體系,即“樹權農戶+托管服務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核桃專業合作社、核桃技術服務隊)+企業(縣核桃產業協會及下屬加工銷售企業)”,對確定為托管試點的托管服務組織給予政策補助,對于實施集中連片高接換優的,成活一株補助20元;購置核桃生產專用農機具,每100畝限購1臺小型旋耕機、鋤草機、施肥開溝機,每300畝限購一臺褪青皮及分級分選機,支持核桃營銷大戶購置褪青皮及分級分選機等專業設備,除享受國家農機補貼政策外,政府再給予購機成本30%的補貼,為打造左權核桃品牌、實現核桃產業規模化發展探索出一條現實路徑。
核桃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
強核桃優勢產業,開展“搶救性”發展,打造名副其實的“中國核桃之鄉”“核桃產業大縣”。為了加強核桃產業鏈建設工作的領導,左權縣制訂了核桃產業鏈鏈長制實施方案,成立了以縣委副書記為鏈長、縣林業局局長為副鏈長,產業鏈各環節牽頭部門及核桃主產鄉鎮為成員單位的領導組織。建立產業鏈鏈長制總體推進機制,從發展與管理、基礎設施、初級加工、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及產品銷售各環節,統籌推進核桃產業鏈發展。
政府引導,群眾參與。充分發揮政府在規劃引領、政策引導、資源配置和服務保障中的重要作用,尊重群眾主體地位,教育引導群眾自覺參與機制創新及各項經營活動,建立起政府、社會、果農三位一體的融資渠道。
示范引領,全面推進。以東、南兩條百里核桃林帶為重點,以示范基地、示范合作社、示范園區為抓手,集中打造示范樣板,培育龍頭帶動企業,推動整個產業提質翻番。
創新驅動,集約經營。依托核桃產業協會、林興綿核桃研究所,整合科研力量,培養技術人才、創新科研模式,開展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究創新,著力突破良種培育、嫁接技術、防災減災、儲藏加工等方面的關鍵技術。以流轉、托管為主要創新手段,推行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以創新驅動支撐核桃產業提質翻番。
龍頭帶動,精深加工。深度挖掘核桃產品附加值,對內挖掘企業潛力,實現升級改造;對外招商引資,提升精深加工檔次,向精深加工要產值,向高端產品要效益。
市場導向,打造品牌。充分尊重市場規律,以產業效益為核心,對產品經營全過程實行質量安全監管,加快建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提升品質、打造品牌,推動三產融合發展,確保在產量翻番的基礎上實現效益翻番。
向“大美自然”要產業
打造中國北方國際寫生基地產業鏈
藝創左權,打卡澤城。2021年5月,“中國北方國際寫生基地”在麻田鎮澤城村掛牌成立,成為全國美術院校師生和藝術家們的寫生目的地。
2021年,左權縣創新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助力鄉村振興,化“山水”為產業,傾力打造“中國北方國際寫生基地”,讓一個個隱藏在太行山深處的古老村落,經過創意打造,變成了彌漫著藝術氛圍的寫生打卡地。借助靈秀清爽的原生態自然風光,與國際水彩協會合作,以澤城寫生基地建設為突破口,創新謀劃山水—寫生—消費—產業的全鏈條發展思路。通盤布局澤城、桐峪、老井三個片區、9處標準寫生基地項目建設,設計為期21天的寫生線路和為期7天的藝術家寫生線路,全力打造全國十大寫生基地。目前,澤城村和老井村兩個寫生村落已經改造完成。
寫生基地產業鏈由縣文旅局負責牽頭,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任鏈長,下設鏈長制辦公室,建立調度機制,強化日常督導和宣傳引導。按照“一條產業鏈、一位縣領導負責、一個牽頭單位統籌、一套工作方案”工作模式,建立日常支撐服務機制,協助產業鏈鏈長和牽頭部門推進相關工作。
山西大學美術學院紅色研學基地
2022年,左權縣主要以澤城為中心,實施西安、東安、東安山、西崖底、半坡、澤城6個自然村的民宿改造、基礎設施提升、寫生點標準化建設等工程項目,將澤城村的寫生基地集中培訓中心、半坡村整村提升、西崖底民宿改造列入重點項目。中期以桐峪1941項目建設為引擎,落實桐灘村為中心的集散片區紅色研學寫生拓展,主要包括南會、上武、隘口、白家莊、蓮花巖、桐灘6個村。后期織網延伸,發展以老井村為中心的東山古村落寫生片區,豆垴、萬達、天門、東山、高峪、楊家莊、石灰窯、老井8個自然村的寫生鏈條延展。
采取縣校合作,改造寫生村落。由山西省一建承建,山西傳媒學院文創學院、山西大學美術學院、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中北大學4所院校分別認領設計整條街道,推進整體風貌整治,力求創造人本的、自由的、有超越價值的藝術文化區域。
公司運營,標準化管理。澤城村寫生基地由國際水彩協會中國區項目運營公司與縣國投公司、澤城村共同成立公司總體管理運營。目前,澤城村已完成民宿示范戶改造38戶,具備了同時接待140人的條件。服務中心設立了接待服務總站,布局了畫材店、文創店、咖啡屋、水吧、VR體驗館、中國移動5G 直播艙等飲食、娛樂、文創、伴手禮、生活服務5大類寫生經濟業態,滿足寫生、旅游群體生活、創作、交流等需求。
寫生與民宿結合,創造獨特區域品牌。寫生基地在標準化民宿改造上確立了兩個主題。一是以當地特色為主的傳統風貌民宿,最大程度還原古民居風貌,體現古色古香和藝術相結合的氛圍。另一個是以現代元素為主的彩虹系列民宿,以紅黃藍綠等七彩色調為主,注入現代元素,著力打造休閑舒適的新民居體驗。全部建成后,9個寫生村落民宿將提供1000張床位,并將建設一個可滿足1000人的方便快餐服務中心。預計2024年,接待量可達14萬人次,營業收入1800余萬元。
今后,基地將實施“高校青年孵化器”項目,定時舉辦國內外大型比賽、藝術活動、畫展、攝影展,舉辦寫生作品線上拍賣活動 、藝術家實踐項目、特定文化宣傳等;利用國際藝術家導師資源,舉辦藝術家講座、開設藝術教育課程,著力將“中國北方國際寫生基地”打造成全國十大寫生基地之一和太行板塊一張藝術文旅國際名片。依托地處晉冀豫三省交界區位優勢,打響“清涼夏都、紅色左權”區域文旅品牌,真正實現山水—寫生—消費—產業的全鏈條發展,引爆左權產業振興崛起。
在“鏈長制”引領推動下,明天的左權,必將山美、水美、產業興旺。(俊偉 慧卿 麗娟 攝影:張文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