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營商環境優化見實效
原標題:營商環境優化見實效
邵陽市北塔區推行“立即審批”和“容缺受理”,企業登記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湘潭經開區(綜保區)探索“四員五聯”機制,實現貼身服務園區企業100%覆蓋;常德市由政府牽頭組建國有控股合資公司,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其經驗入選《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1》……
剛剛過去的一年,湖南著力優化營商環境,用政策洼地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地。省政府2021年重點工作綜合大督查發現,一批優化營商環境的好做法,為全省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簡化程序,讓企業辦事更便利
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湖南持續深入推行“放管服”改革,不斷簡化程序,讓企業辦事更便利。
近日,邵陽聯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劉昭君,收到了邵陽市北塔區政務服務中心寄來的證件,原來需兩地跑3次的企業遷入手續,由工作人員“幫代辦”直接辦好了。
高效服務企業,北塔區減少辦理環節60%以上、減少申報材料65%以上,企業登記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去年全區新增企業631家、個體戶1171家。
截至目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由236個工作日壓減至100個工作日以內。“用地清單制+告知承諾制”“多測合一”“多圖聯審”“拿地即開工”等改革多點突破,全面加速了項目開工落地。
衡陽縣將160項行政審批事項集中賦權園區,原來12個部門26個印章職能集成為1枚“行政審批專用章”,讓企業“辦事不出園區”。
近3年,省政府共取消省級行政權力142項、下放78項;賦予園區全鏈條閉環管理權限173項;賦予自貿試驗區97項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方便企業辦事的同時,大大提升了營商環境“軟實力”。
紓困解難,幫企業解決“揪心事”
應對疫情影響和經濟下行壓力,各級政府主動了解企業需求,創新模式,紓困解難。
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常德市政府牽頭組建國有控股合資公司,助力中小微企業融資,貸款平均利率低于市場0.63個百分點,企業獲貸率達75%。
制度創新為企業解決“揪心事”。岳陽自貿片區發揮自有優勢,推出49項省級改革創新任務,為企業降本減費6000多萬元,完成進出口額600億元。
湘潭市精準施策,分類制定企業保、停、限用電實施方案,在減電的同時保障企業生產經營效益。2021年前11個月,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制造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6.4%。
永州市實行政策上門、資金直補,為企業減輕社保負擔4.3億元。出臺服務園區企業用工25條措施,為企業輸送員工4.3萬人。主動走訪企業提高申貸率,發放小額創業擔保貸款4.92億元,居全省第一。
培優做強,為企業發展提質增效
過去一年,湖南引進、激活,培優、做強一批“小巨人”,完善產業鏈,打造特色產業、特色園區,推動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長沙市精準挑選、培育、幫扶,一年誕生883家“小巨人”。通過政策資金獎補和企業融資服務,累計助企獲貸137.11億元。
寧鄉市做好選鏈建鏈文章。聚焦發展工程機械、儲能產業、智能家電三條產業鏈,全年聚集200多家企業。開展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二次招商,實施“企業倍增”計劃,先后幫助企業引進配套企業52家,產值超過80億元,稅收近4億元。
邵陽經開區推進“五好”園區創建,建立“三員”企業全周期服務機制,落實政策兌現周會、企業幫困月聯席會、“三零”精準服務企業制度。2021年,在全省產業高質量發展園區中排名第一,被認定為國家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新創業示范基地,成功獲批國家級經開區。
據2021年全國工商聯發布的營商環境調查報告顯示,湖南在全國省份中排名第8位、比2020年提升了2位,長沙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9位、比2020年提升了4位,均居中部第一。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市場主體活力迸發。2021年,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92.09萬戶,期末全省實有市場主體達到546.12萬戶,同比增長11.72%。(記者 胡盼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