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加強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 全面筑牢突發事件應對的物質保障基礎
應急物資保障是統籌好發展與安全兩件大事、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是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為全面提升本市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和水平,近日,經市政府批復同意,《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正式印發?!度舾梢庖姟肥窃谏钊肟偨Y分析本市應急物資儲備保障工作情況的基礎上,提出的本市應急物資保障工作的頂層設計,為今后一個時期本市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和能力提升提供了方向思路、目標任務和方法舉措。
《若干意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完善應急物資保障工作體制為主線,以建立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和法規標準預案體系為重點,以提升應急物資綜合管理、協同保障和科技創新能力為根本,切實發揮應急物資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維護首都安全穩定中的支撐保障作用,為北京市應急管理事業發展提供堅強的物質基礎。
《若干意見》將堅持“統一領導、系統管理,平時主建、災時應急,采儲結合、節約高效,統籌調撥、保障有力”的基本原則,用三年左右的時間,著力補齊本市應急物資保障工作突出短板,完善各方面體制機制,形成規范化管理工作新局面,持續增強本市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力爭到“十四五”末期,初步實現應急物資儲備科學化,應急物資管理規范化,應急物資調用協同化。應急物資在全市應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更加凸顯,保障效率效能大幅提升,基本建成具有首都特色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
《若干意見》提出本市應急物資保障以“建立一個體制、完善兩個體系、提升三種能力”為主要內容的六個方面十八項舉措。
建立平戰結合的應急物資保障工作體制。一是建立常態化應急物資統籌管理機制。設立由協助分管應急管理工作市領導為召集人的市應急物資保障聯席會議制度,市應急管理部門牽頭,市發展改革、商務、財政等部門共同依托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全市常態化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建設。二是完善緊急狀態下應急物資應急保障機制。當發生重特大突發事件,需要跨部門、跨區域保障應急物資時,由市應急管理部門發揮協調作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協調應急物資協同保障。三是落實應急物資分級儲備保障責任。明確市、區、街道(鄉鎮)三級應急物資儲備定位,按照分級負責、相互協同原則,形成與本級突發事件處置需求相匹配的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四是明確應急物資分類儲備保障任務。市各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等單位負責本領域專用型應急物資儲備保障工作,市應急管理部門加強支持保障應急指揮、應急救援、應急救助工作的通用型應急物資儲備。同時,要求有關單位加強城市運行物資保障。
完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一是科學確定應急物資儲備品類規模。市各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等儲備保障責任主體堅持需求牽引、風險導向,分行業、分領域制定應急物資儲備規劃。立足易發多發災害事故應對需求,統籌極端重特大突發事件應急物資保障需求,兼顧老、幼、病、殘、孕等特殊群體需要,制定常用應急物資質量、技術規范,健全應急物資儲備目錄、標準。二是完善多元化應急物資儲備模式。有效發揮實物儲備、協議儲備、生產能力儲備等不同儲備形式優勢特點提高儲備效能。既發揮實物儲備的基礎保障作用,又通過協議儲備提高物資儲備資金績效,還聚焦多災和巨災等極端情況,加強重要應急物資供應鏈管理,優化產能區域布局,做好生產能力儲備。三是合理規劃應急物資倉儲布局。形成以市級儲備庫為核心、區級儲備庫為基礎、鄉鎮(街道)儲備點為補充的空間分布格局。市應急管理部門負責綜合型應急物資儲備庫規劃布局,市各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等儲備保障責任主體負責本行業、本領域專用型應急物資儲備庫規劃布局。同時,加強應急物資下沉部署,在災害風險較高的區域或應急避難場所等公共區域設立應急物資儲備站(點),提高應急物資保障響應速度。
完善政策法規標準預案體系。一是完善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政策法規。加強應急物資保障綜合管理工作制度建設和各行業、各領域、各區域應急物資保障專項工作制度建設,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應急物資保障政策體系。二是建立應急物資保障領域地方標準體系。加強應急物資保障領域地方標準制定,優先在應急物資儲備、應急物資管理等重點領域制定一批符合本市實際的地方標準。三是加強應急物資應急保障預案管理。加強巨災場景下應急物資保障工作研究,增強極端條件下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建立常態化應急物資保障演練機制,形成物資應急保障預案動態管理機制。
提升應急物資管理能力。一是加強應急物資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市各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等儲備保障責任主體建立本行業、本領域應急物資倉儲建設、改造規范標準,推進應急物資儲備庫現代化、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探索建設集研發、倉儲、實訓、維護、檢測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應急物資保障基地。二是做好在儲應急物資安全管理。加強安防、技防設施配備,定期組織儲備庫及周邊環境安全檢查,建立健全應急物資定期檢測、定期保養和輪換使用制度。三是加強應急物資保障專業力量儲備。按照專兼結合、平戰結合的原則,培育物資管理、調運、使用、維護專業隊伍。將應急物資保障隊伍納入全市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體系。
提升應急物資協同保障能力。一是提升區域協同保障能力。加強本市應急物資儲備與中央環京區域儲備庫物資儲備協同,推動建立央地應急物資調劑保障渠道。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加強與天津市、河北省在應急物資保障領域協作,深化毗鄰區縣協同保障對接。二是提升軍地協同保障能力。探索軍地通用應急物資協同儲備,推進應急物資保障軍民融合發展。建立軍地日常聯系對接渠道,完善軍地協同物資保障工作制度。三是提升社會協同保障能力。建立健全應急物資緊急采購、緊急征用和災后補償機制。鼓勵、引導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家庭儲備必要應急物資。監督指導高危行業和城市生命線保障單位依法儲備應急物資。鼓勵龍頭企業發揮專業優勢,承接應急物資儲備保障工作。
提升應急物資保障科技創新能力。一是加強應急物資保障領域科學研究。加強應急管理和應急物資保障科研創新基地建設,持續做好應急物資保障技術開發,做好科技型、創新型、實用型應急物資產品研發,提升科技在應急物資保障中的戰略支撐作用。二是深化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新技術應用。全面采集和監測各級各類應急物資信息和應急物資儲備庫信息,建立全市統一的應急物資資源信息數據庫和管理系統,實現全市應急物資資源互聯互通和“一張圖”管理。
專家點評
統一領導 系統管理
北京市此次出臺的《若干意見》認真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的指示精神,特別是堅持“統一領導、系統管理”的基本原則,并貫穿文件始終。
新時期突發事件呈現了傷亡大、損失大、影響大;復雜性加劇;新風險新隱患增多,防控難度變大等特點??咳魏我粋€部門和單位單獨應對都是難以勝任的,必須是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實施部門配合、條塊結合、區域聯合、軍民融合、資源整合,發揮專業監管、行業監管、屬地監管合力才能有效應對。加快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是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推進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是有效應對突發事件的物資基礎保障,是一項系統性工程。
《若干意見》立足首都北京的實際和重要地位,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是推進地方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的一次有益的制度創新,初步形成了應急物資保障工作的“北京模式”。
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副主任、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原組長閃淳昌
統一是關鍵 創新是靈魂
構建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是推進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高效應對巨災、大災的基礎性保障。其中,統一是關鍵,創新是靈魂。
北京市此次出臺的《若干意見》立足于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和應對非常規突發事件,特別強調應急物資保障的統一、綜合原則。這份文件像一根“金線”,將散落的“珍珠”穿成“項鏈”。進入新發展階段,《若干意見》的出臺著眼于首都未來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系統性風險挑戰,既腳踏實地,又著眼長遠,提出構建統一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的“藍圖”。無疑,這是一次有益的應急管理制度創新,對于推動形成應急物資保障工作的“北京模式”、完善我國應急物資保障工作的體制機制,都有不容低估的價值與借鑒意義。
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王宏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