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使命”第四屆(2024)重慶市醫藥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座談會在重慶舉行。馬佳欣 攝
中新網重慶1月18日電(馬佳欣)醫療、醫保、醫藥“三醫”應該如何聯動?在“三醫協同”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與政策環境下,重慶醫藥行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17日,“建言·使命”第四屆(2024)重慶市醫藥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座談會在重慶舉行。重慶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行業代表圍繞“三醫協同”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加快推進醫藥行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生物醫藥產業涉及研、產、學、用,每個環節都要打通。”重慶市人大代表、重慶華森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游洪濤稱,重慶在這方面沒有很好地聯動起來。例如重慶生物醫藥行業從研發到生產使用尚未形成閉環,本地醫療機構信息不對稱,研發新藥本地轉化效果不理想。
游洪濤建議,協會、醫院、企業等聯動起來,形成一個閉環,為生物醫藥產業營造一個好的環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也需要聯動,川渝兩地的市場、經驗需要互認,藥品招標、管理、價格、研發、使用等也需要互動起來。此外,企業要抓住機會共同聯動,把重慶生物醫藥產業做大做強。
重慶市人大代表、學平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彭學平建議,要更廣泛地應用泛醫聯體數字醫院服務體系,積極踐行三醫協同應用發展,打破過往傳統醫聯體的組成運行模式,將三級醫院的院外藥店、診所、養老機構、健康體檢中心、校企醫務室、保險企業醫管中心等納入泛醫聯體數字醫院服務體系建設并認證,為三級醫院搭建分布式網狀部署的全域數字化業務體系。
“創新中醫藥產業范疇廣,鏈條長,幾乎涉及一、二、三產業全過程,覆蓋藥材種植、中藥生產、中醫藥、醫療、養生保健、健康養老、健康旅游、健康食品等多個領域。”重慶市人大代表、西南數字藥業集團董事長岳林建議,積極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合作創新,不斷構建中醫藥產業價值生態,通過相互賦能、共同成長,持續推進中藥材種子加工、中藥材研究開發、中醫藥康養旅游、中醫藥文化傳播等產業鏈全面融合,助力中醫藥產業形成良好態勢。
數字化轉型對于制藥企業來說是一項重要的戰略舉措,能夠幫助企業提高效率、質量和競爭力。重慶市人大代表、太極集團總經理俞敏稱,從藥材生產、科研到市場營銷,中藥一定是全產業鏈貫通,希望重慶能夠打造中藥全產業鏈的數字化。
“重慶生物醫藥在全國范圍來看相對起步比較晚,近年來逐漸形成了1+5+N的產業模式。”重慶市政協委員、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鮮亞提出三點建議,一是鼓勵醫產學研用協同攻關,瞄準創新改革的關鍵節點,二是加速創新藥的研發,加強活躍重慶生物醫藥行業的投融資市場,三是著力打造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生物醫藥細分賽道的產業園區。(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