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月17日報道 彭博新聞社網站1月14日刊登題為《美國長期以來的力量來源已經變弱》的文章,作者是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亞爾·弗格森。全文編譯如下:
就在去年10月7日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恐怖襲擊之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杰克·沙利文在《外交》雙月刊上發表文章,將現代“美國力量的來源”定義為以下幾個因素:“拜登經濟學”(對國內創新和工業加大投資)、重塑聯盟(“一個自我強化的合作網格”)、改革世界銀行甚至聯合國安理會等國際機構,以及對俄羅斯、伊朗和中國等國家進行經濟和技術遏制(而非直接的軍事對抗)。這個論點很優雅,但很快就被以色列發生的事件所推翻,導致沙利文不得不匆忙改寫。
殘酷的現實是,美國不再擅長“讓別人做他本來不會做的事情”。現在誰還會想起在2021年被倉促交給塔利班的阿富汗?由于華盛頓的經濟支援日漸減少,仍在與俄羅斯對峙的烏克蘭正在從公眾視野中消失。
在兩次世界大戰、冷戰和所謂的反恐戰爭期間,美國不僅積累了財富,還開發了一系列將國家財富轉化為影響力的手段和工具。這是美國一躍成為超級大國的關鍵。不幸的是,近年來,美國通過許多方式破壞了其力量的來源。其中有七種方式尤為突出。
一、移民
通過吸引全球人才,美國擁有一種幾乎獨一無二的力量來源。超過一半的獨角獸公司(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私有初創公司)是由移民創立或共同創立的。
然而,近年來,從合法移民向非法移民的轉變降低了進口“人力資本”的質量,從而削弱了這一力量來源。非法移民暴增現象在2023年達到頂峰,當年從美國南部邊境涌入的移民數量甚至可能超過了本土人口的自然增長。
二、法治
是什么讓美國對外國勞動力和資本如此具有吸引力?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我們法律體系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不幸的是,近年來,美國的法治情況在多個方面出現了惡化,在“世界正義工程”組織的法治排名中,美國已跌至全球第26位。
三、教育
在19世紀,美國擁有領先全球的中等教育;在20世紀,美國擁有最好的高等教育。但看看最新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結果,如今的美國青少年在數學和科學方面甚至落后于愛沙尼亞和愛爾蘭。
四、公共衛生
在20世紀,美國人比其他國家的人吃得更好,壽命更長。這種情況顯然也已不復存在。美國軍方現在越來越難招募到身強力壯的新兵,因為肥胖、成癮和其他后天疾病愈發普遍。有參軍資格——身體健康且沒有犯罪記錄——的美國年輕人不足四分之一。
五、創新
經濟實力最重要的來源是技術領先,這是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在過去一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美國都處于技術領先地位。但“第二次冷戰”的一個顯著特征是,中國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高超音速導彈以及信息戰等關鍵領域對美國構成了嚴重挑戰。
六、財政揮霍
20多年來,聯邦政府一直在執行不可持續的財政政策,過度支出和低效的稅收導致赤字成為常態,即使在充分就業的情況下也是如此。聯邦債務迅速上升,與GDP之比超過100%。作為美元的發行國,美國享有某種特權,但這種特權依賴于我們的戰略主導地位。如果美國輸掉一場大戰,美元和美國國債收益率將會受到什么影響?
七、軟實力
軟實力可能比其他特質更難量化,但其重要性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得到實際或潛在盟友的積極看法對于美國是有益的;其次,美國實力應被美國公民視為合理的。前者似乎沒有太大變化,后者則更容易受到美國年輕人態度轉變的影響。在發生大規模沖突的情況下,這一點很重要,因為被號召參加戰斗的總是年輕人。
所謂“自由世界的領袖”這句話在美國選舉年仍然時有出現。在20世紀,這無疑是力量的源泉之一,因為美國對兩次世界大戰等戰爭的干預得到了廣泛的公眾支持。然而,自越南戰爭以來,選民對長期沖突逐漸失去耐心,這對美國的實力產生了負面作用。
在看到美國弱點的所有來源后,我們身處何處?
一個合理的假設是,如今的美國的處境就像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大英帝國,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選民和精英不愿再承擔威懾的成本。這增加了對抗的可能性(就像1914年和1939年的英國),這種對抗的代價將比威懾高得多。即使在對抗中獲勝,國家實力也會嚴重受損。(編譯/熊文苑)
編輯: 參考消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