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臺灣青年創業學院副總經理韓鳴國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 朱曉穎 攝
中新網南京6月12日電 題:從逐夢者到引路人 “70后”臺灣人大陸做創業教練
中新網記者 朱曉穎
方文山、林伯實、朱楹春……在南京臺灣青年創業學院,掛著一批兩岸商界、文化界名人的大頭照。“這些是基地的知名導師,他們不定期地過來,指導兩岸年輕人創業、介紹資源。而我就是創業項目的日常顧問、全天候保姆。”日前,南京臺灣青年創業學院副總經理韓鳴國向中新網記者介紹。
胖胖的、憨憨的,還“絮絮叨叨”,像動畫片里的“功夫熊貓”,不少到南京創業的臺青對他留有這樣的印象。在到南京做青年創業教練前,韓鳴國走過不少地方,下過一番苦功。
大學時期他參加社會服務,到臺灣山區幫老人修理老舊家電,組織孩子們參加夏令營。每次夏令營的離別時刻,孩子們總是依依不舍,哭得稀里嘩啦,回去后還給他寫信。“這樣的信件我保存了一大箱,也是我參加社會服務的初體驗。”
因大學期間組織過帶團游,化學工程專業出身的他畢業后跨行做起了旅行社領隊,帶臺灣游客到大陸旅游。當導游7年,他走遍了大陸的山山水水。“除了吉林,所有省市我都去過。還記得第一次帶團到大陸,看到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城鄉面貌已和小時候隨父親回山東祭祖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后來受朋友之邀,他到廣州一家食用菌公司從事管理工作,7年后又回到旅行社,帶大陸的醫療、農業、體育等行業的團隊到臺灣參觀交流。
2019年,因結識南京伊諾光點創夢基地創始人錢振漢,韓鳴國萌發了創業想法,在基地注冊了公司。雖然嘗試高爾夫培訓、魔術培訓的創業點子因新冠疫情暴發擱置,但他邂逅了一位宿遷姑娘,收獲了愛情果實,在南京買房、成家立業。
“當地怎么考駕照”“銀行開戶怎樣最便捷”……在大陸生活久了,微信好友有幾千人的韓鳴國,每天都會被青年朋友求教各種攻略。“包打聽、愛嘮叨”,韓鳴國笑稱,正因這樣的性格特質,2022年2月,他被南京臺灣青年創業學院“挖掘”到此工作,專門負責培育、扶持臺灣青年創業項目。
從被孵化到去孵化,從逐夢者到引路人,韓鳴國說,幫助臺青在大陸創業的過程,讓他又找回了大學時期做社會服務的感覺。
“不少臺灣年輕人憑著一腔熱血到大陸創業,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資金不足,人脈也有限。錢很快就會‘燒’完,項目也不一定能做起來。”韓鳴國遇到過不少“一頭熱”的青年,通常他最先做的,不是談落戶,而是引導勸退。
創業經驗為零的,不妨先就業,再創業,熟悉公司的運作方式;扎身當地做市場調研,看看個人專長和市場契合點在哪;擴大交際圈,不能只和臺灣小伙伴玩,可以嘗試和大陸合伙人開公司……他總是這樣“喋喋不休”、苦口婆心地向臺灣青年建議。
“有成功就有失敗,對‘創客’來說都很正常。我勸退過不少不成熟的項目,也拒絕過一些年輕人,是希望他們在歷練后創業能更平穩、順當。”韓鳴國幫助那些過了初試關的臺青對接大陸資源,組織商業路演,引薦高校專家、創業導師、天使投資人等。
韓鳴國介紹,基地對兩岸青年的創業孵化項目的扶持政策一視同仁,孵化期為3年,目前這里有50多個大陸青年創業孵化項目、12個臺灣青年孵化項目。“臺灣青年孵化項目中,有開發AI‘數字人’的,有開街舞房的,有開視覺工作室的,有做線上招聘的,還有運營社區團購的,發展得都不錯。”
未來,他打算貼合大陸各地發展需求,從臺灣引入鄉村項目、創意創新項目等,為兩岸鄉村建設、企業轉型賦能。(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