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寫真)山西傳統村落廟會再起 城市青年“回流”親近家鄉
中新社太原6月13日電 題:山西傳統村落廟會再起 城市青年“回流”親近家鄉
中新社記者 李新鎖
起個大早,從山西太原駕車3小時翻山越嶺,趕在午餐前到達柳林縣下塔村,“只為看一眼黃河,趕一場廟會”。“85后”高玉東的家鄉位列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在一年一度的廟會中,“高玉東們”接力“回流”返鄉。
13日,在黃河岸邊下塔村的廟會上,高玉東和一眾“糾首”(廟會組織者)籌集物資、照應飲食、扶助老弱。“今年是兔年,我屬兔,自然就成了糾首。”高玉東說,每年廟會按屬相選擇合適糾首,選中者奔波返鄉,這種習俗代代相傳。
除了春節,廟會是當地年輕人返鄉聚首的重要節日。高玉東說,“雖然年輕人都在城市謀生,但村里的房子很少荒廢,翻修新建的院落不少”,上一輩的葉落歸根,年輕人和家鄉的聯系都要考慮。
地處晉陜黃河大峽谷一側的下塔村,依山勢、河流走向鋪開。歷史上,當地人依托黃河碼頭之便經商務農,留下高墻大院、廟宇古跡,也留下鄉愁記憶。
和高玉東情況類似,高亮清早已移居城市多年,但每逢廟會回鄉依然是“一看到黃河就眼熱”。
借著廟會回鄉的機會,高亮清走親訪友,“感受家鄉的風土人情”。高亮清說,空閑時,她會給孩子們“講講家鄉的風俗,說說村里的老宅、古樹”,以此完成一種傳承。
山西現有619個中國傳統村落。隨著疫情趨緩,沉寂多時的廟會在“無廟不成村”的山西各地再度興起,久居城市的青年有了更多“回鄉”的念想。
在山西南部的霍州賈村,“90后”喬輝也保持著回鄉“趕廟會”的習慣。大學畢業后,喬輝就職于山西某國企煤礦,跟隨企業輾轉多地。
“每年快到廟會時,心里就惦記上了。”喬輝說,身為傳統村落,賈村歷來文風興盛。近年來,當地引進企業開發旅游,修復古建、完善配套設置,“老村子有了新希望”。
霍州人高國栓常年游走于各村廟會。對他來說,廟會的意義就是召喚背井離鄉的游子回家,勾起人們的鄉愁,吸引年輕人回流。
今年以來,山西太原、晉城、運城等地陸續發文恢復傳統廟會,發展文旅產業。對此,山西大學綠色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波表示,在加快恢復消費的背景下,山西各地借助傳統廟會發展文旅產業、豐富文旅業態已成趨勢,“青年人的季節性回流,無疑是親近家鄉、復蘇家鄉的一次機會”。(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