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行·看振興)從“后進村”到“后勁村” 浙西鄉村“三味”飄香
中新網杭州4月1日電(郭其鈺)小作坊里飄出了清明粿的美味,小荒坡上種滿了“林下黃金”、小攤位也搖身一變成了“網紅打卡點”……在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昌化鎮聯盟村,“一村一品一業”共富產業體系建設,讓這個昔日的“后進村”逆襲成了“后勁村”。
蝶變的動力何在?走進聯盟村,從當地的“三種味道”或可窺見強村富民的共富密碼。
第一味是舌尖上的“青稞美味”。
“我們高峰期一天能售賣1萬個青粿,三個月的營業額就達到了60萬元?!?023年初,聯盟村村民邵靜在自家廚房里生產的清明粿,通過微信售賣火出了圈。隨著小生意越做越大,邵靜原先的家庭小作坊已滿足不了訂單需求,亟需擴大生產。
了解到邵靜的難處后,聯盟村立即在當地幫她找到了合適的廠址,把原先閑置的廠房改造成了標準化的食品加工車間,并以該車間為基礎打造了“美好粿味”共富工坊。
如今隨著產能提升,“美好粿味”共富工坊月營業額超過了10萬元,還帶動當地20余名村民再就業,邵靜紅火的“小日子”成了大家致富的新盼頭。
第二味是馥郁的“林下藥香”。
從曾經的一片荒地到村民口中的“黃金”遍地,位于聯盟村的“昌化鎮森林康養共同富裕綜合體”項目入選2023年浙江省林業推進共同富裕試點,實現點“綠”成金。
巧借共富試點的東風,聯盟村不再局限于以前的“小山頭”“小種植”,通過加強村企聯動,創新“經營主體+村集體+低收入農戶”的結對機制,打造了千余畝林下中藥材種植基地。據不完全統計,該項目累計帶動30余名重點低收入群體在“家門口”就業,直接增加村集體收入300余萬元,推進當地村民創收70余萬元。
“我們希望繼續深化‘林下共富’實踐,把地上結出的‘金果果’轉化為撬動強村富民的‘金杠桿’,將‘林下經濟’發展成農文旅深度融合的康養大產業?!甭撁舜妩h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徐浩表示。
第三味是甜蜜的“莓美與共”。
“別看我們的草莓個頭小,里面可大有文章哩?!甭撁舜逡晃晦r戶如是說。長期以來,草莓種植銷售是當地村民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但受限于產量低、品種少,收益并不明顯。
去年,聯盟村邀請專家“上門會診”,探索“立體復合式種植”草莓產業發展新模式。當地順勢整治270余畝土地,與農戶簽訂130余畝土地流轉協議,深度打造聯盟村“莓好時光”休閑采摘型共富工坊。一年時間,聯盟村就吸引近萬人前來觀光采摘,帶動30余名村民就業創收。
徐浩介紹,在此基礎上,聯盟村正以“莓好時光”為切入口,著力打造草莓園區特色打卡點、小夜市,持續點燃草莓“潮經濟”。
二十多年來,浙江的“千萬工程”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造福了萬千農民群眾。聯盟村正是萬千美麗鄉村的縮影。
如何進一步實現從“環境美”到“發展美”的蝶變?徐浩表示,聯盟村通過“量身制定”鄉村產業發展規劃,加快優質資源盤活、優秀人才引進,續寫“千萬工程”后半篇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