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7年推動127項改革試點任務全面落地
中新網西安4月1日電 (記者 阿琳娜)記者1日從西安市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獲悉,自陜西自貿試驗區設立至今年2月,西安區域新增市場主體214833家,其中外商投資企業1015家,注冊資本億元以上企業1151家,新增市場主體是揭牌前的8倍。
2017年4月1日,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成立,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應運而生。七年來,西安區域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在貿易投資便利化、“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協同發展等方面大膽探索創新,推動127項改革試點任務全面落地,累計形成686項創新案例,自貿試驗區已經成為全市對外開放的排頭兵和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
一系列創新舉措,有力激發了自貿試驗區的市場主體活力和經濟發展動力,吸引了博世力士樂二期、東航賽峰、菜鳥國際、梅里眾城等一大批知名企業、項目在區內聚集,推動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現代物流、檢驗檢測、會議會展等為代表的優勢產業快速發展。
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的先行先試,為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以及西部大開發戰略深入實施提供了強大動力。
圍繞中歐班列(西安)高質量開行,推出艙單歸并、全程統一運單、寬軌直達班列等20多項創新舉措。截至目前,中歐班列(西安)國際干線增加至18條,“+西歐”集結線路達23條,班列的開行量、重箱率、貨運量等核心指標持續位居全國前列。
在航空口岸探索形成“大型機場運行協調新機制”“進口快件智慧監管模式”等10余項創新舉措,開通全省首條(西安—哈薩克斯坦)TIR(國際公路運輸公約)國際跨境公路貨運線路。截至目前,機場累計開通全貨運航線43條,第五航權航線4條。自貿賦能加快打造內陸地區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國際貿易通道。
在國際產能合作方面,建設中歐合作產業園、中俄絲路創新園,支持愛菊集團、隆基綠能等企業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設立分銷網絡、生產基地和物流園區。在國際教育合作方面,設立國際漢唐學院和中國書法學院,聯合西交大、西工大等高校舉辦“一帶一路”留學生創業大賽,“一帶一路”電子商務培訓班等活動。在文化醫療等方面,建成全國首個“互聯網+文物教育”平臺、打造《駝鈴傳奇》《西安千古情》等演藝文化IP。發揮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作用,在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等多國設立中醫藥診療中心,累計接診1.2萬余人次。
下一步,西安市將加快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更好發揮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作用,努力為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探索更多新路徑,積累更多西安經驗。(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