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師范大學新能源動力電池材料9項發明專利轉讓落地
中新網天津3月14日電 (王在御)記者14日從天津師范大學獲悉,天津師范大學與江蘇貝嘉寧硅業有限公司高容量硅碳負極材料開發技術專利權轉讓近日成功簽約。該學校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張波研究員為第一發明人的9項發明專利簽署專利權轉讓合同,合同總額900萬元人民幣。
鑒于傳統電池材料已經不能滿足鋰離子電池高容量化的發展,天津師范大學集聚優勢資源,支持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張波研究員帶領團隊,依托儲能材料表面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在高容量硅碳負極材料的產業化研發近10年。目前取得的科技成果技術成熟度高,可以有效提升鋰離子電池容量。
就當前的市場而言,在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方面,負極材料以人造石墨為主。同石墨相比,硅材料理論容量接近其十倍。同時,硅基負極材料還具有低脫嵌鋰電位、環境友好、儲量豐富等優點,所以被視為最具潛力的下一代負極材料。
專利第一發明人張波談表示,“我們采用特殊的工藝制備得到了50 nm以下的納米硅材料,實現了納米硅有效的分散和包覆,并與石墨負極材料進行了匹配,這樣既可以提升復合材料的比容量,又可以保證硅碳負極較高的庫倫效率,同時整體工藝非常有利于規模化生產,從而使產品成本降低,穩定性提高。”
江蘇貝嘉寧硅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面向新材料,隨著產學研合作一體化推進,科研投入的持續增加,以及合作日益緊密深入,必將促使科技成果更加豐富,為新能源行業發展增添更多新的動力。”
下一步,天津師范大學將繼續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堅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協同發展理念,強化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在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善作善成。(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