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靚”江蘇連島 實現人海和諧
◎本報記者 金 鳳
連島古稱鷹游山,位于江蘇連云港,坐落在海州灣內,與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橋頭堡——連云港港隔海相望。作為江蘇省第一大基巖海島,連島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集青山、碧海、茂林、海蝕地貌、天然沙灘及人文景觀于一體。溫和的氣候和獨特的地貌,使連島成為當地旅游的一張名片。
近日,經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公示,江蘇省連云港市連島景區躋身國家5A級旅游景區。
不過,十余年前的連島可沒有今日的“容顏”。當時的連島,沙灘資源破壞嚴重,山體出現多處滑坡。“扮靚”連島是當時連云港促進海島生態保護和環境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工作。多年來,連云港對連島進行整治修復,實現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綜合提升。去年,江蘇連云港連島整治修復及保護項目先后入選“2023年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名單和《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典型案例集》。
修補沙灘“創傷”
連島由東、西二島并連組成,岸線長17.5千米,森林覆蓋面積達65%。這里以獨特的地質地貌、久遠的歷史遺跡、豐富的人文景觀吸引著全國各地游客。
連云港連云區國家海域動態監管中心主任陳蒙介紹,為了保證連島具備開發利用的基礎條件,2012年起,連云港市連云區海洋與漁業局結合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江蘇省海洋功能區劃、海州灣海灣生態與自然遺跡海洋特別保護區選劃與管理的現狀等,組織實施了江蘇省連島整治修復及保護項目。彼時,對大沙灣沙灘的整理、修復與養護,是治療連島“創傷”的關鍵環節。
“大沙灣沙灘位于連島中部。2012年前,由于岸灘演變、山洪沖刷,大沙灣的沙灘表面裸露了大量碎石,原有的自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陳蒙介紹,為了讓大沙灣重新獲得“美麗容顏”,項目團隊修復了擋浪墻,清理了沙灘的大量碎石,清淤補沙,對大沙灣沙灘實現徹底的整理、修復、養護。
陳蒙表示,補沙前,施工方需要平整補沙區域灘面,補沙過程中,還要嚴格控制沙層厚度,并對施工區域各監測斷面的基層表面高程進行測定。“補沙工程采用海域吹填法,以運沙船裝運的方式,將養護沙送至補沙區域,再利用船載吹沙裝置,將沙吹填在補沙區域。我們補沙時,按照沿岸往海外吹填的順序,以此為海灣底棲和浮游動物提供安全轉移的海域空間和時間。”陳蒙說。
通過連島整治修復及保護項目,如今的大沙灣沙灘沙質細膩、海水潔凈、溫度適中,為游人提供了大面積的親海空間。
為山體覆綠
連島面朝大海,由于自然風化及島上工程等原因,出現多處山體滑坡。為確保島上居民和游客的安全,相關部門在這些區域樹立警示標志,并專門進行了整治工作。
陳蒙介紹,項目團隊嚴格排查清除出現松動的巖石,對相關區域進行加固,確保山體安全,防止滑坡、崩塌等現象復發。為了清理有安全隱患的巖石,他們采用人工撬、挖,千斤頂頂推,鋼絲繩拖拉,靜態爆破,挖掘機加搗錘等方式,從上至下清除坡面危險巖體。
清理巖石只是第一步。陳蒙介紹,為了讓山體更堅固,項目團隊使用掛網噴播草種、護坡綠化等技術加固山體,減少山體滑坡發生幾率。施工結束后,為了使植物種子順利發芽,度過苗期、快速復綠,項目團隊還為幼苗覆蓋遮陽網或土工布、澆水,讓幼苗健康生長。
“連島島體邊坡修復和連島岸線整治工程的實施,有效改善了多年來連島無序開發造成的不良狀態。”陳蒙說,項目最大限度地保護連島的自然地貌,彌補了人為和自然因素造成的海島沙灘資源破壞,有效防止局部山體滑坡,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生態保護沒有暫停鍵。連島街道黨工委委員劉瑞介紹,目前,街道和村里每天會安排六七個巡灣員在連島四周查看山體和岸線情況。夏季暴雨后,如果發現有滑坡的風險,街道會及時修復相關山體。
“2023年,我們開展海島生態整治修復。沙灘、島體和周邊海域的自然景觀及資源得以恢復,11.3公里環島路獲評‘江蘇最美跑步線路’。”劉瑞介紹,怡人的風景為連島帶來了豐厚的收益。2023年,連島景區接待游客量310萬人次,旅游收入1.8億元,成功入選全國首批“和美海島”示范名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