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辦“村晚” 每個人都是主角
2月8日至23日,來自河南、江蘇、湖南、貴州等多個省份的10位才藝主播在各自家鄉舉辦了13場“村晚”直播,展現不同地區過年風俗及特色表演。據了解,這些主播均報名參與了“我要辦村晚”鄉村文化能人扶持計劃。在該計劃扶持下,13場“村晚”直播累計吸引超1800萬網友觀看。
據統計,僅在春節期間(臘月初八至正月初八),超過1600名主播進行了約3500場“村晚”主題直播,相當于平均每天有110場。來自不同地區、多個民族、年齡各異的鄉村才藝主播,通過“村晚”直播的方式展現了各地過年風俗,營造出濃濃年味。
嗩吶響南北
非遺魅力吸引百萬人觀看
“喔喔喔……”2月9日除夕當天,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馬莊村的一個農家小院里,聽似一陣公雞打鳴,其實這聲音是從一支嗩吶中飄出。
這是民樂主播、嗩吶制作技藝市級非遺傳承人馬春風組織的“村晚”表演。舞臺上,馬春風的妻子杜小燕帶來一首“農家樂”版的《百鳥朝鳳》。她用嗩吶模擬公雞打鳴、母雞下蛋、夏日蟬鳴等聲音,惟妙惟肖的表演讓現場村民大聲叫好,直播間里網友留言點贊:“高手在民間”“嗩吶配鄉音,這才是中國年的正確打開方式”。
鄉村是孕育非遺的厚土。馬春風所在的柘城縣馬莊村,曾經是遠近聞名的“嗩吶村”,村里200多戶人家,家家都會吹嗩吶。近百年間,村民以嗩吶演奏為生。但隨著時代發展與移風易俗,嗩吶演出市場萎縮,村里人紛紛轉行、外出打工。2022年,馬春風注冊短視頻賬號“嗩吶村的事”,試水直播。僅3個月,該賬號便受到20多萬網友關注,打賞收入與傳統嗩吶藝人表演一整年的收入相當。
作為嗩吶主播,馬春風想通過直播間讓馬莊村的嗩吶被大江南北的觀眾聽到。今年春節,他召集回在上海、天津等地打工的村民,邀請村里賦閑的老鄰居,拼湊出40個節目,在臘月二十九、除夕兩天連辦兩場“村晚”并線上直播。最終,334萬人在“嗩吶村的事”的直播間聽到來自馬莊村的嗩吶聲。
與此同時,在我國的另一處也有一場有嗩吶參與的“村晚”。成立于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民間吹打樂隊——江蘇徐州沛縣曹家班,曾一度面臨生存困境。2022年3月,曹家班搭上直播順風車,目前已收獲169萬粉絲,打賞成為該團隊主要收入來源。2024年2月,曹家班報名參與“我要辦村晚”扶持計劃。
2月14日晚,曹家班老班主、江蘇沛縣嗩吶省級非遺傳承人曹河南吹奏起《大起板》,一手“無縫銜接”換氣的拿手絕活,讓觀眾感受到嗩吶在民間能流傳千年的魅力。這場“村晚”融合嗩吶、舞獅、漢服秀等多種中國傳統元素,吸引180萬網友在線觀看。
樹葉成樂器
“村晚”舞臺體驗多民族風情
樹葉、竹子、牛腿做樂器。2月19日,一場極具侗族風情的“村晚”在貴州黔東南從江鼓樓開場。
舞臺上,幾十位身著侗族傳統服飾的樂手齊刷刷左右舞動身體,帶來蘆笙笛演奏。蘆笙笛是侗族特有的原生態民族吹奏樂器,由竹子制成,粗的堪比人的大腿,細的只比筷子粗一點。“這些蘆笙笛都是老師傅靠耳朵聽音制成的,二十多根竹子只能制成四五個笛子。為了這次‘村晚’,他們連夜趕工,每天凌晨一兩點才睡。”這場“村晚”的發起者“貴州七弦”介紹道。
一帆是“貴州七弦”的隊長,也是這場侗族“村晚”的組織者。“我們這一代可能是最后一批會說侗語的人了。”一帆介紹,“我希望通過‘村晚’直播,讓全國人民看到我們侗族有牛腿琴、木葉、蘆笙笛這些特色樂器,還有侗族大歌這個世界級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不少侗族民間高手報名參加了“貴州七弦”組織的“村晚”活動。村民楊濤用樹葉(即木葉演奏)吹了一首民謠《你莫走》;由青年男女組成的歌隊演唱了侗族特色單聲部民歌“琵琶歌”;有2500多年歷史的侗族大歌則是這次“村晚”的重頭戲,來自附近多個村的侗族歌隊演唱了《嘎傷以》《蟬之聲》等多首表達歡迎賓客、模仿大自然韻律等的傳統侗族大歌。
“村晚”直播間成為了展示多民族文化的舞臺。據不完全統計,春節期間,還有來自傈僳族、畬族、苗族、瑤族等至少8個少數民族的主播,在“村晚”直播間展示了傈僳族民歌、打跳、苗族舞獅等多種民族特色表演。
都能做主角
62歲的王憲芳一曲爆紅
“你總是如此如此如此的冷漠,我卻是多么多么多么的寂寞……”在山東棗莊臺兒莊小官莊村的“村晚”舞臺上,歌手潘美辰36年前發行的歌曲《我曾用心愛著你》,被62歲的才藝主播王憲芳再次唱火、登上熱搜。其深厚的唱功讓網友評價為“原唱來了”。
王憲芳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山東農民,家里還種植著蔬菜大棚。據她介紹,自己從小就喜歡唱歌,平時自學唱歌表演、開直播主要是為了給農村生活增添樂趣,沒想到這次“村晚”演出意外走紅。
在戲曲主播團“贏冠有戲”舉辦的“村晚”活動中,79歲曲劇國家一級演員胡希華冒雪演唱了一曲拿手唱段《李豁子離婚》;在云南傈僳族村落丁王村的“村晚”舞臺上,唱歌主播李總琞邀請母親演唱了一首歡快的傈僳族民歌;在主播“湘西深山樂隊”的“村晚”舞臺上,七十多歲的苗寨老人上臺演唱了年輕時候的定情苗歌……
“我們希望攜手中國文化館協會,鼓勵更多主播成為‘村晚’發起人,讓短視頻平臺上大量優秀的才藝主播成為豐富鄉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參與者,為鄉村帶來歡樂。”抖音直播負責人表示。
“別看‘我要辦村晚’小而美,實際上有很大潛能。”中國文化館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越來越多鄉村文藝能人和團隊通過辦“村晚”掌握了新的表達技能,會讓更多鄉村走入大眾視野。“村晚”也會在新媒體傳播環境下快速發展。“當更多鄉村具備了辦‘村晚’的條件,被更多人看見,就會吸引更多力量主動發掘鄉村的多彩和發展機會,帶動鄉村文化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該負責人認為,主播辦“村晚”正在探索新的“村晚”組織形態。文/本報記者 王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