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調查局】“不是理發店去不起,而是快剪店更有性價比”
編者按: 這里是民生調查局,見人所未見,調查民生之變。關注你想關注的、你沒關注的,調查你想看的、未看到的。
中新網2月6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謝藝觀)要想春節過得“美”,“過年三件套”搞起來,不過,不少人走進理發店發現,剪發價格又漲了。
“最近一次剪發花了99元,就這還是優惠價。”在北京生活的小玉表示,“之前剪的時候遠沒有那么貴。”
面對著飆升的理發價格,有人疑惑,洗剪吹從什么時候起,由一二十塊變成大幾十,甚至上百塊的?
洗剪吹價格正在翻倍
小玉還記得上次去這家店剪發的時候,價格還是59元,“但這次一看,已經沒有59元那一檔了,最低99元起。”
近乎翻倍的價格讓小玉有點驚訝,但考慮到對這家店較為熟悉,還是選擇了在這里剪發。
“畢竟找到一家合適的理發店也不容易,已經在理發店上‘踩雷’太多了。”小玉告訴記者。
如果你沒在理發方面“吃過虧”,那你可能就是“天選之人”,對于很多人來說,理發店是一個很難笑著走出來的地方。
明明要的是鎖骨發,剪完變成“齊肩發”,想要修下八字劉海,結果成了“川字劉海”。如果還為此花了高價,瞬間感覺自己是“冤大頭”。
在杭州生活的莉莉(化名)就有這樣的經歷。她原本是一家理發店的忠實客戶,這幾年她熟悉的理發師收費一路上漲,從180元漲到380元,“基本上每一到兩年就會漲100元,店里其他理發師的價格也經常以一百元的幅度上漲,每年僅剪發就要花費上千元。”終于在一次花高價卻剪發失敗后,她憤而換了另一家理發店。
理發價格變貴,并不是少數人的感受。在某生活服務平臺上,記者隨機搜索北京多個理發店,剪發團購價集中在30元以上,部分理發店的單次剪劉海價格在50元以上,單次洗剪吹價格在100元以上。
此前,由中國商業聯合會等聯合發布的《2020中國生活美容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以來美發的客單價略有提高,2020年女性平均客單價為137元/單,男性平均客單價為95元/單。
另據市場機構統計,2021年,新一線和二線城市的美容美發門店平均客單價價格較高,分別為263.1元/位和260元/位。
美發業如此“暴利”?
上百元的洗剪吹,上千元的染燙護理,讓人不禁疑惑,美發業為何如此“暴利”?綜合業內觀點看,美發收費貴,主要還是因為房租、人力等成本高。
之前在上海某連鎖理發店工作過的小李(化名),因不想承受太大壓力,便回到自己家鄉開了一家理發店。
據他透露,房租、水電、藥水材料再加上吃飯等,每天支出在110元左右,除去成本的話,一天可以凈賺200到400元。“這樣的收入和我在大城市掙得差不多。”
小李也提到,如果在一線城市,房租以及人力成本會高出很多。“我的一個朋友,在上海靜安區開理發店,僅房租每月就要3萬塊。再加上大的理發店會有前臺、助理等員工,收費不高很難覆蓋成本。”
這些年一線城市房租上漲,加大了理發店的經營壓力,因為房租水電費用付不起而選擇關店的理發店并不少見。同時,理發店數量持續增加,天眼查宏觀分析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已有超195萬家“理發”等相關企業,這也促使行業內競爭加劇,提升了獲客難度。
因此理發店一方面熱衷推銷辦卡、做項目,另一方面則默默提高理發價位。
如果你長期跟隨同一個“Tony”,還可能和莉莉一樣,眼看著“Tony”的身家“水漲船高”,最終負擔不起。
在理發店內部,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晉升機制”,從小助理到技術總監再到創意店長,既需要熬資歷,還需要經常培訓。這些“Tony”也熱衷于提升頭銜,因為在理發行業,理發師一般以底薪和提成結算工資,而提成又與頭銜掛鉤。
于是,我們經常看到有網友評論,“我認識的Tony老師從10年前的50元漲到現在的480元”“我跟的Tony從280元飆升到680元。”
如果你去的是理發界的“網紅店”,ins風的裝修,精致的小食,貼心的服務,以及線上的“高曝光率”,請記住“羊毛出在羊身上”。
放棄高價理發,不少人涌向快剪店
面對不斷上漲的理發價格,消費者也不是“待宰的羔羊”。
在放棄了收費380元的理發店后,莉莉選擇了一家只要68元的理發店。“剪完感覺跟380元的也差不多,退一萬步說,即使剪壞了,我也會原諒他。”
而更多人則是涌入了只需要10元、15元的快剪店。不推銷、只剪發、幾分鐘快速理完,超高性價比的剪發方式,吸引不少男士前去體驗。“不是理發店去不起,而是快剪店更有性價比”成為男士間心照不宣的秘密。
北京海淀區一家快剪店老板告訴記者,現在店里客人蠻多的,尤其是年前這段時間,過來剪發都需要排隊。據他透露,每天大概能接待兩百多人。
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美業一直存在一個方向性問題,在以銷售為主導的模式上狂奔,卻與消費者的真正需求背道而馳。
快剪店的興起,或正是人們對于傳統理發店熱衷推銷、隨意定價的“對抗”。
在業內看來,從前,傳統美業店靠信息不對稱來賺錢,但互聯網讓市場透明化,去掉套路、多專注服務,才能在數字時代贏得顧客。
畢竟如今城市里,幾乎每隔幾百米都能看到一家理發店,消費者面對多樣的選擇,還是能“用腳投票”的。(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