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
今年以來,我國交通運輸部門積極穩妥擴大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有效投資,實施新一輪農村公路建設和改造,農村公路網絡加快完善,有力服務了農村發展、農民增收。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農村公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87億元,全國新改建農村公路11.8萬公里。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很強的先導作用。農村道路作為公益性最強的公共基礎設施,是工業品下鄉“最后一公里”和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里”所在。
農村公路服務能力的不斷提升,既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了有力保障,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結構調整、農民持續增收的基礎條件。建設、管護農村公路也為農民就近就業提供了機會。數據顯示,我國農村公路管護領域提供就業崗位穩定在80萬個左右,有效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
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的任務艱巨。盡管目前我國農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明顯提升,但“重建輕養”“以建代養”“棄養待建”等問題仍然存在。另外,隨著農村產業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穩步提升,人們對農村道路的等級和服務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方面,要繼續在建設好、管護好農村公路上下功夫,全面提升農村公路的技術等級水平和安全防護水平。既要積極有序推進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建制村通等級路、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建設,也要瞄準農村公路建設運營中的管護短板問題,加快建立管理養護長效機制,努力做到“有路必養,養必到位”。貴州省通過積極探索,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鑒的經驗。該省探索構建的農村公路績效管理考核、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路長制等“2+N”政策體系,不僅明確了養護資金標準,也確立了省市縣三級財政共同籌集且省財政承擔50%日常養護資金的籌資方式,建立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為輔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保障體系;同時,積極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全面落實縣鄉村三級“路長制”,將農村公路工作納入鄉規民約、村規民約重要內容,形成了“公路大家建、建好大家管、管好大家用”的良好局面。
另一方面,還要積極推進農村公路與沿線配套設施、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鄉村旅游、現代物流、郵政快遞等融合發展,讓農村公路能“跑”起來,真正成為搞活農村經濟的“動脈”,實現“修建一條公路,串聯一路風景,帶動一片產業,造福一方百姓”。
隨著“四好農村路”建設的穩步推進,布局合理、連接城鄉、安全暢通、服務優質、綠色經濟的農村交通網絡將織密織牢,串聯起遍布千山萬水的村村寨寨,為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吳秉澤
吳秉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