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進博會)力促全球經濟復蘇 中國帶來哪些“進博紅利”?
中新社上海11月6日電 題:力促全球經濟復蘇 中國帶來哪些“進博紅利”?
中新社記者 李曉喻
一如此前各界所預期,中國在第六屆進博會上釋放多重紅利。一系列開放舉措不僅利好自身發展,也將為復蘇乏力的全球經濟貢獻力量。
實施全國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開幕式主旨演講中稱,中國將積極擴大進口,實施全國版和自貿試驗區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繼續為世界創造巨大市場紅利。
服務貿易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年來重點發展的貿易領域。據官方統計,去年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近6萬億元人民幣,規模創歷史新高。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服務貿易繼續穩步增長,服務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7.7%,其中服務進口同比大增22.4%。
此前,中國已出臺海南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分析人士認為,全國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推出后,中國服務貿易將迎來更大發展,也將給全球優質服務提供商帶來新機遇。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藍慶新稱,與制造業已經基本完全開放相比,中國服務業開放程度依然不夠,對接國際服務貿易規則的水平尚有待提升。探索推出全國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是深化服務業對外開放,改善服務貿易發展營商環境的題中應有之義。
推進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水平制度型開放
李強在主旨演講中提出,更好發揮上海在對外開放中的重要作用,推進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并在上海建設“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
上海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之一。從成立新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到成立中國首個自貿區、推出中國第一份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不少“第一”都在上海創造,多項改革措施從上海復制推廣到全國。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教授董小君表示,高水平制度型開放,需要推進與國際貿易投資規則相銜接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加強國際規制合作,亦需營造具有一流國際競爭力的營商環境。
分析人士認為,推進上海自貿區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意味著上海將在制度建設上邁出更大步伐,制定更加與國際接軌的管理規則,也將創造更多發展紅利與世界共享。
促進數據依法有序自由流動
本屆進博會上,中國提出努力打破制約創新要素流動的壁壘,深化數字經濟領域改革,促進數據依法有序自由流動。
近年來,中國對數字經濟和數字治理越發重視。今年9月,官方起草《規范和促進數據跨境流動規定(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10月,國家數據局正式揭牌。專家認為,建立涵蓋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多個方面的數據基礎制度,或將成為該機構揭牌后的首要任務。
不少地方也在探索讓更多數據流動起來。北京此前明確,支持市場主體采取直接交易、平臺交易等方式,開展數據服務和數據產品交易活動。
當前,數字經濟成為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數字治理也隨之成為全球治理的新領域。中國深化數字經濟領域改革,不僅利好本國數字經濟發展,也將為全球數字治理貢獻智慧。(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