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酒博會”看中國會展經濟發展:加速由“大”向“強”邁進
中新網貴陽9月11日電 題:從“酒博會”看中國會展經濟發展:加速由“大”向“強”邁進
作者 鄧萬里
展館內人頭攢動、購銷兩旺,展館外的上下游產業也蓬勃發展,“會展+”生態圈正在構建……
第十二屆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以下簡稱,酒博會)此間正在貴州貴陽舉辦,吸引23個國家和地區近1600家展商參展。
在本屆酒博會上,會展經濟引起業界廣泛關注。作為觀察中國經濟的一扇窗口,會展經濟既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也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從昆明舉辦的南博會、到呼和浩特舉辦的中蒙博覽會,再到貴陽舉辦的酒博會……近段時間,中國各地陸續舉辦大型展會,掀起會展熱潮。
業界專家在10日舉行的貴州會展經濟發展論壇上表示,當下各地展會呈現的“熱”,折射出中國經濟復蘇回暖的動力與活力。
中國貿促會原副會長王錦珍表示,中國會展經濟近年來取得快速發展,從集中于“北上廣”發展到中國全國200多個城市,形成了政府、商協會、多種所有制辦展主體,展會數量、規模以及參展企業名列世界前茅。
據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統計,2015年至2019年期間,中國經貿展覽數量年均增長率為4.41%,展覽面積年均增長率為6.48%。2023年以來,隨著中國國內消費市場加快復蘇回暖,展覽業也呈現恢復發展態勢。
中國商務部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7月,中國境內專業展館舉辦展覽活動共計2275場,同比增長2.2倍,較2019年同期增長19.1%;展覽面積達5335.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7倍,較2019年同期增長28.7%。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首席研究員儲祥銀說,當前中國會展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展會形式豐富多樣,會展經濟正在由“大”向“強”邁進。
會展業高度聚合人流、物流、信息流,撬動關聯產業巨大。從酒博會上看,有酒類、涉酒全產業鏈相關材料、技術和設備、酒類衍生品、酒文化產品等多種業態。
本屆酒博會期間,還同步舉辦酒旅融合促消費活動、酒商融合促消費活動、國際美酒(美食)嘉年華活動等近20場活動,涵蓋酒類及相關行業生產、流通、消費、研發、金融等領域,構建起多業態融合的“會展+”生態圈。
貴州省貿促會會長、省博覽局局長苗宏表示,近年來貴州因舉辦酒博會、數博會、茶博會等一批會展活動,有力助推了貴州全省白酒、大數據、茶葉等相關產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苗宏介紹,2020年至2022年間,貴州會展業招商引進項目64個,簽約資金達404.97億元人民幣,引進多家優強會展企業落戶貴州,持續提升會展產業鏈專業服務水準和協同發展能力。
來自匈牙利的一家著名葡萄酒企已連續參加多屆酒博會,負責人羅伯特說:“世界各地的參展商匯聚一起,不僅是展示各自產品特點,也是在借助展會平臺加強經貿合作以及文化交流”。
當越來越多的國際參展商來到中國參展的同時,中國企業近年來也在加快步伐“走出去”參展,有力助推全球貿易和投資增長。
中國貿促會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貿促會已完成2023年度3個批次,共75個組展單位赴57個國家和地區實施出國展覽項目計劃批復1137項。
“會展業與旅游業、房地產業并稱為世界‘三大無煙產業’,對促進國際互利合作有著特殊作用?!蓖蹂\珍認為,以會展為平臺,可聚集全球資源,有助于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聯動效應。
在前11屆的酒博會展會中,共吸引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1000余家境外展商參展,30余萬境內外采購商參會,達成酒類貿易總額5174.97億元人民幣,成為全球酒業和酒類全產業鏈經貿投資交流的重要平臺。
王錦珍建議,中國會展業要抓住“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帶來的機遇,充分利用和發揮數字經濟技術優勢,提升境內會展國際化水平,積極走進境外會展市場,朝著特色化、數字化、人才化和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