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在抗洪前線筑起“青春堤壩”
過去這十幾天,22歲的張嘉顯見過子牙河大堤不同時段的樣子,從清晨到深夜,從暴雨到酷曬。
汛期來臨后,張嘉顯已連續半個多月沒睡過踏實覺了,每天忙前忙后,微信步數都在兩萬多步。但他覺得這點辛苦不算什么,“我年輕,這些都沒啥”。
張嘉顯是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水高莊村團總支書記,大學畢業后他來到這里成為一名農村專職黨務工作者,是這里最年輕的村干部。過去一年里,他把家搬到村里,和村民吃住在一起,也漸漸愛上了這個地方。
這一次,幾十年不遇的洪水涌來,水高莊村的一部分區域就位于蓄滯洪區中,承載著上游泄洪壓力的子牙河洪水早早來到這里。緊挨著子牙河河堤的有辛口鎮的第六埠、水高莊和當城幾個村,大片農田、大棚被水淹沒,水高莊村離大堤最近的28戶村民早早被轉移到了安全的安置點。
“村里六七千人,誰家里有困難我們大致心里都有數。”7月底,張嘉顯就跟村里的網格員一起挨家挨戶入戶了解情況,給需要轉移的群眾做工作。
起初大家都舍不得走,張嘉顯特別理解村民的不舍,“那是他們住了幾代人的家,還有他們賴以為生的耕地和大棚”。他只能耐心地給大家分析洪水的危險性,“要理解大伙兒的情緒,然后慢慢溝通”。
村里農戶李大爺的家就在大堤下,起初老人家倔脾氣上來就是不搬,張嘉顯跟著村干部一次次耐心和他溝通。后來,李大爺成了第一個主動搬到臨時安置點的村民。臨走前,老人說了一句讓張嘉顯挺感動的話,“我們老百姓也要舍小家為大家”。
每當這個時刻,張嘉顯就覺得自己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基層群眾是最可愛的,只要你付出真心,就能得到他們的回應”。
最近幾天,張嘉顯和近萬名從四面八方趕來的救援搶險人員一起,晝夜守在大堤上。子牙河紅色預警仍在持續,水位依然處在高位,大家都清楚,守護著千萬百姓家園的大堤不能有任何閃失。
張嘉顯的任務是在子牙河水高莊村段近兩公里的大堤上巡查。他們每天3班倒,3人一班一刻不停地盯著大堤。每天清晨5點多,天蒙蒙亮的時候,張嘉顯就會趕到大堤上。
巡查時不僅要考驗腳力,還要做到手到、眼到、耳到。張嘉顯說,堤上被草木覆蓋的地方他會用手撥開查看,看看土壤有沒有松動、滲水,不僅要看迎水坡、堤頂,背水坡也不能遺漏。桑拿天里,他們在大堤上這樣邊走邊察看,衣服很快就被汗水浸透了。
2001年出生的高涵博是村里的大學生,汛情出現后他找到團組織,主動參與搬運物資、卡口執勤等志愿服務。
中建三局華北公司的黨員青年突擊隊已在大堤上奮戰了十多天,他們在雨中搶險、在烈日下扛起沙袋。很多00后青年沖在一線,他們用身體擋在洪水前,在抗洪前線筑起“青春堤壩”。
搶險應急任務是在7月31日晚9點下達的,中建三局迅速組建5支黨員突擊隊和5支青年突擊隊馳援靜海區抗洪一線,在天津市大清河石堤老龍灣堤防開展防汛應急搶險。
洪水來勢洶洶,“防水墻”的施工要求也隨之水漲船高。起初,他們花10個小時建成了300米長、1米高、1.6米寬的“防水墻”,但很快就接到了繼續加高堤壩的任務。8月3日,“防水墻”高度全部達到7米。
年輕的建筑人紛紛挺身而出。00后趙學和劉杰都是主動請纓來搶險一線的,此前他們正在天津市環湖醫院改擴建工程工作。連續奮戰的疲憊沒有影響他們的斗志,在這些年輕人看來,能肩負為1000多萬天津人民修筑堤壩的使命,“是我們人生中的高光時刻”。
連日來,天津市公安局靜海分局每日出動550余名警力,對臺頭鎮、獨流鎮、王口鎮共計23個村街開展人員摸排、群眾轉移、交通疏導等工作。在防汛搶險一線,青年突擊隊的青年民警輔警發揮了生力軍作用。
臺頭派出所的劉華新剛剛入警10天,入職即上火線,和大家一起奮戰在防汛一線。這名年輕的人民警察感慨說:“危難時刻,我體會到當一名警察的辛苦,更感受到光榮與擔當。”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艷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