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東湖評論:加快建設文化強國,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近日,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在深圳開幕。習近平總書記向大會致賀信強調,要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斷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實現文化自強,事關國家前途命運、民族繁榮興盛,事關人民利益福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目標,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并作出許多重要指示、重要部署,有力推動了我國文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放眼當下,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感召和滋養中,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恢弘氣象得到極大展現,14億多人民群眾更加堅定文化自信自強、堅持文化守正創新,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奮勇邁進,匯聚起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強大力量。
一個民族的復興,總是以文化的興盛為強大支撐;一個時代的進步,總是以文化的繁榮為鮮明標識。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走進歷史長河,竹簡木牘、秦磚漢瓦、敦煌壁畫、陶瓷器皿、詩詞宮賦……一件件精美華麗的文物、一個個閃爍古今的文字,不僅沉淀著歷史文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歲月記憶,也維系著人民信仰、民族精神、中國力量,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所在,也是華夏兒女挺立世界文化潮頭的文脈根基。邁向新時代,中國人民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用心守好文化根脈、加快促進文化創新,從舞蹈詩劇《天下大同》、話劇《右玉》、舞劇《劉胡蘭》等文藝作品為時代和人民放歌,到《長津湖》《山海情》等優秀影視作品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再到北京冬奧會折柳寄情、“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走向世界,中華文化在創造性轉化中實現創新性發展,倍增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也讓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更加鮮亮。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指出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新輝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奮進新征程,我們更要堅定文化自信,自覺肩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增強對中華文明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血脈認同,以更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歷史創造精神,深入挖掘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加快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努力構建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創意、競爭力強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不斷激活文化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和推動力,更好滿足人民群眾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唱響中國力量時代最強音提供強大的價值引領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繁榮中華文化、建設文化強國,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礎和根本保證。新的起點上,,迎著中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光明前景,代代守護、薪火相傳,緊跟時代、推陳出新,以文化之光鑄時代之魂,以文化之風揚強國之帆,創造更多光耀時代光耀世界的中華文化,我們定能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文化強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上繪就中華文明的壯麗新畫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巡司河將重回水清岸綠 湖北首座地下污水處理廠“藏”進公園地下
- 恩施花果經濟釀出“甜蜜效應”
- 省政府黨組舉行主題教育專題培訓暨法治講座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
- 治死水、管污水、引活水,棗陽統籌治理“四河”——“旱包子”上建起“水立方”
- 促進醫療資源向基層下沉共享 湖北三地試點建設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
- 武當大明峰及漢江綠谷躋身4A級景區
- 1至5月鐵路項目投資62.29億元,增長16.98% 快馬加鞭密織高鐵網
- 新華述評|從中華文明連續性看“必然走自己的路”——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系列述評之二
- 國家發改委:我國將新增200所左右高職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院校
- CBA:北京首鋼與隊中國內球員續約基本達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