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齊聚浙江慶元 共謀東亞地區農業文化遺產發展
中新網麗水6月6日電(邵燕飛 周健)“東亞地區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數量占全球總量的二分之一,我們攜手推動遺產的有效保護和可持續管理,對引領全球農遺事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6日,第七屆東亞地區農業文化遺產大會在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開幕,中國農業農村部國際交流服務中心民間交流處副處長黃波在開幕式致辭上如是說。
記者了解到,農業文化遺產指的是農村與其所處環境,在長期協同進化和動態適應中所形成的獨特的土地利用系統和農業景觀,這種系統與農業景觀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且可以滿足當地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需要,有利于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
200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倡議。2013年,東亞地區農業文化遺產研究會在北京成立,中國、日本、韓國三個國家輪流舉辦年度學術研討會。多年來,上述三個國家立足東亞地區農業發展特性,深耕農業經濟,在傳統農業中研究發掘生態智慧,積極探索世界農業可持續發展新途徑,為全球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提供了許多現實可行的成功經驗。
放眼此次大會舉辦地——慶元,當地的“浙江慶元林—菇共育系統”于2022年11月成功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全球唯一一項以食用菌為主的農業文化遺產。依托這張世界級“金名片”,慶元打造了“世界香菇始祖朝圣地”等富有特色的文化品牌,“慶元香菇”品牌價值達到49余億元,居中國食用菌類品牌首位。此外,1萬多名慶元“菇鄉師傅”走向全國,帶動大量農戶發展食用菌產業。
東亞地區農業文化遺產研究會執行主席閔慶文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慶元是人類種植香菇最早的地方,希望通過這次大會,大家能了解到剁花法這一傳統生產工藝,了解香菇功夫、菇民戲等香菇文化,還能夠體會到森林保育和菌物生產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理念、技術和文化。”
大會期間,多方專家學者聚焦遺產地保護與利用、農業生物多樣性與產品開發等前沿領域做主旨演講,來自東亞地區農業文化遺產地的代表共商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共謀傳承與創新。同時,大會還吸引來自中日韓三國的企業前來參加“農遺良品”展示展銷會,其中,韓國的金剛松香水等農遺產品收獲眾多好評。
“我們的每款產品背后都蘊藏著一個農業文化遺產。譬如,金剛松香水就誕生于蔚珍松樹混農林業系統。”韓國漁業產業協會漁業政策研究所所長、經濟學博士柳廷坤受訪時坦言,希望通過此次大會來推廣韓國的農業文化遺產以及相關農遺產品,幫助當地民眾增收致富,“我也驚訝于慶元這個小縣城能擁有非常好的生態環境,產出享譽全世界的香菇”。
據悉,大會開幕式現場還簽署了“浙江慶元林—菇共育系統”農業文化遺產研究中心聯合共建戰略合作協議。根據該協議,相關部門單位將在慶元設立“浙江慶元林—菇共育系統”農業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旨在深入挖掘“浙江慶元林—菇共育系統”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科技等方面的價值,逐步形成“問題梳理—需求提煉—聯合攻關—成果應用—集成示范”的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創新模式。(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