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內地,為何新世界兩次“力排眾議”?
(投資中國)投資內地,為何新世界兩次“力排眾議”?
中新社北京5月10日電 (記者 龐無忌)在投資內地這件事上,老牌港資企業新世界曾經兩次“力排眾議”。
早在20世紀80年代,新世界就已進入了中國內地,是最早一批投資內地的港資企業。新世界發展執行董事、新世界中國董事兼行政總裁黃少媚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透露,之后,新世界兩次“力排眾議”,持續增資內地。
一次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那時很多外來投資者對中國內地投資卻步,新世界卻“力排眾議”投資廣州。如今的廣州城市地標周大福金融中心(東塔)就是那次投資的產物。
另一次是2016年,當時眾多香港房企扎堆拋售內地項目,收縮“戰線”。但新世界經過短暫調整后,將目光鎖定粵港澳大灣區,不退反進。“我們前瞻性地預見了大灣區的發展,加大投資,并在2021年初,把新世界中國總部從香港搬到廣州”,黃少媚說,過去幾年來,新世界在整個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投資已經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
她認為,新世界“用腳投票”的背后,反映出對內地經濟發展的信心。如今,疫情擾動逐步消退,秩序重建,在中央和各地新政策、措施的引導下,相信經濟會穩步回升。
經過一年多的探底調整,內地房地產市場同樣出現回暖跡象。不過,業內普遍認為,房地產已經向高增長告別,粗放、低端、同質化的房地產制造時代已成過去。
對港資房企而言,這是否意味著機會不再?黃少媚認為,任何時候都是機遇和挑戰并存的。內地房地產市場調整換擋,實際上會為優質企業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她說,過去30年,中國城鎮化狂飆突進,達成了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填補“數量的缺口”。房地產開發商在這些年的城鎮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數量”已經基本滿足,開發商的任務重心應該開始向“質量”轉移。房地產業也將經歷一輪發展模式轉變和升級。
對于房企來說,什么是新的發展模式?以新世界為例,黃少媚說,創立50多年來,新世界集團經歷了包括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等多次動蕩環境。“多年經驗積淀讓我們認識到不能放松對負債率的警惕。”
健康的財務離不開充足、穩定的現金流,她解釋說,新世界中國的策略是在開發優質住宅產品之外,自持運營對城市發展有很高價值的綜合體和商業項目。“我們一直以來都雙軌并行,堅持物業發展與物業投資齊頭并進,這為新世界的經常性收入帶來穩定的增長動力,同時也打造了一大批城市地標。”
今年2月新世界集團發布的2022/2023中期業績顯示,公司在內地的表現“跑贏大市”。去年7月至12月,內地整體物業合同銷售額約為105.1億港元,已完成超過60%的財年目標。“這和我們一直以來在內地的堅定投資和前瞻性布局密不可分”,黃少媚說。
高質量發展更需要企業踏踏實實打造高質量產品。黃少媚強調,在地產開發和商業運營領域,因地制宜、量身定制是關鍵,要打造獨一無二的東西,而不是像過去“數量時代”那樣,大量簡單、機械地復制。
對于重點布局區域,黃少媚表示,新世界的發展重心是大灣區和長三角兩大區域。“我們對內地市場的信心也來自對這些重點區域的前瞻性布局。”將總部搬到廣州后,她認為,新世界的國際化視野和管理模式得以與本地化運營充分結合,大大提升決策、項目開發、銷售、租賃及物業管理等領域效率。新世界中國在廣州、深圳、上海、杭州等城市的項目得以有序推進,走出了“港企新速度”。
黃少媚透露,未來新世界會持續聚焦深耕大灣區,完善長三角地區,積極發展全國重點城市,為內地城市創造更多價值。
今年是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第一年,內地香港通關更為便利。黃少媚認為,全面恢復通關后,新世界能夠更好地發揮聯結兩地的橋梁作用。比如:她說,今年新世界推出了“連系新世界”一站式來港生活服務平臺,為來港人士介紹新世界生態圈各項服務,在住房、教育、醫療、保險、購物休閑及寫字樓租賃等方面,助來港人才適應新生活。(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