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宜居十堰、首善茅箭”凝聚青春力量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信任青年、熱情關心青年、嚴格要求青年、積極引導青年,為廣大青年成長成才、創新創造、建功立業做好服務保障工作。”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作為首批“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作為“仙山碧水汽車城”十堰市的中心城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青年發展工作,聚焦增強茅箭對青年的承載力、吸引力、凝聚力,著力實施六大“青”工程、制定12項“惠青”政策、10項青年實事項目,努力解決青年“急難愁盼”問題,提升青年對城市的參與感、歸屬感、貢獻度,全面構建“茅箭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茅箭更有為”的城市發展格局,為打造“山水車城、宜居十堰”、加快建設全市“首善示范區”匯聚起磅礴青春力量。
堅持黨管青年原則,打造心生向往的青年發展之城。高站位精心謀劃。茅箭區高度重視青年成長成才和發展問題,印發《茅箭區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實施方案》,成立青年發展型縣域建設領導小組,將青年發展工作納入“十四五”發展規劃,將“建設青年發展型縣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納入全面深化改革重點項目,對青年發展工作進行全面謀劃部署。高質量政策支持。圍繞“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發展青年”,制定《茅箭區支持大學生就業創業若干措施》《茅箭區人才公寓管理辦法》《茅箭區推進全民創業實施方案》等青年發展政策,給予青年發展全方位保障,讓青年留得住、發展好。高標準部門聯動。充分發揮聯席會議機制作用,打破部門壁壘,促進部門協同,定期評估青年發展型縣域建設成效,準確分析研判問題短板,有針對性地進行政策調整,形成“黨委領導,政府支持,共青團牽頭,各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青年發展工作格局。
倡導青年優先發展,打造宜居宜業的青年樂活之城。激發青年雙創活力。出臺《茅箭區支持大學生就業創業若干措施》,加快國家級眾創空間建設,新增省級企校聯合創新中心4家,引進省市創新創業團隊30余個,成功申報省級“青創園”試點,發放“青創貸”、大學生創業擔保貸款8194.8萬元,開展“才聚茅箭 筑夢青春”就業體驗日活動,打造青年創業夜市6個,吸引9454名大學生在茅箭創業就業,不斷營造引才、留才、用才、聚才的濃厚氛圍。聚焦青年急難愁盼。聚焦婚戀住房難題,落實青年人才安居政策,出臺《茅箭區人才公寓管理辦法》,建成人才公寓2623套,創新打造“茅箭人才驛站”8家。開展“‘姻’為有你 才聚茅箭”情暖人才青年聯誼行動20余場次,80多對青年成功牽手。完善育幼養老服務,通過學校改擴建、開辦公辦園等方式新增基礎教育學位3350個,有效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建設“幸福食堂”,完善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切實減輕青年生活壓力。推進青年消費服務。著眼城市場景打造,將青春元素深度融入消費業態,融入五堰——六堰品質生活商圈、大學城教育醫療商圈、火車站批零百貨商圈、顧家崗休閑生活商圈等商圈布局,擦亮富有青年特色的區域名片;“桃源人家”“云上微宿”等鄉村民宿成為網紅打卡地,“堰窩書城”和“一丟城市書店”成為青年閱讀好場所,更好地滿足了青年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高品質物質文化需要和精神需求。
激發青年擔當作為,打造人生出彩的青年建功之城。引領城市文明風尚。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東溝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史”教育主題影院、“紅色故事匯”、“青年之家”等活動基地,開展系列主題宣講活動400余次,選樹“茅箭好人”“新時代好少年”194名,制作《致青春》《抗擊疫情——茅箭青年在行動》等短視頻,引導青年把個人奮斗與茅箭高質量發展有機結合。立足崗位建功立業。引導青年圍繞建設“志愿之城”,廣泛開展學雷鋒、“新時代新青年新作為”、文明創建等一系列志愿服務活動,打造“與理同行”理論宣講、“四史”電影放映、聲臨其境紅色配音等一批群眾喜愛的志愿服務特色品牌。推進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促進青年更好更直接更深入地融入社會。有序參與社會治理。深化“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選派20名“西部計劃”志愿者赴鄉鎮工作,圍繞建設“志愿之城”,積極動員全區7.2萬青年志愿者參與疫情防控等基層社會治理,提升青年參與城區建設的主動性和貢獻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