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占關鍵賽道 多地明確2023年數字經濟發展目標
數字經濟成為多地2023年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多個地區的政府工作報告發現,浙江、重慶、西藏、海南等地明確了2023年數字經濟發展目標,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0%。因地制宜發展數字經濟產業,搶占人工智能、元宇宙、數字消費、數字文化等賽道成為多地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關鍵任務。
業內人士稱,多地對數字經濟發展提出了明確目標,數字經濟成為地方政府今年乃至未來五年的重要抓手,數字經濟發展迎來機遇。
因地制宜發展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相關領域表現亮眼,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保持較快增長。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提升至50萬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0%左右。
多地數字經濟增加值破萬億元大關。2022年,江蘇省數字經濟規模超5萬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1%左右;福建省數字經濟增加值達2.6萬億元;湖北省數字經濟增加值達2.4萬億元;湖南省數字經濟規模突破1.5萬億元;安徽省數字經濟增加值突破萬億元;江西省數字經濟增加值突破萬億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5%。
數字經濟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一些地區因地制宜發展優勢數字經濟產業。貴州省加快發展大數據產業,貴陽大數據科創城引進企業超400家。上海市聚焦城市數字化轉型,2022年率先建成5G和固定寬帶“雙千兆”城市。
前沿技術備受關注
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成為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的重要業態。在安徽,聯想合肥生產基地(簡稱“聯寶科技”)是聯想(全球)最大的PC研發和制造基地,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智能計算設備研發和制造“燈塔工廠”。聯寶科技CEO丁曉輝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聯寶科技每天需處理8000筆客戶訂單,且80%屬于單筆小于5臺的定制化訂單。通過智能化手段,生產效率提升45%,原來耗時6小時的人工排產作業在智能排產模式下耗時僅1.5分鐘。
運用數字技術對傳統實體經濟進行智能化改造,成為多地發展數字經濟的關鍵抓手。2022年,江蘇省3萬家規上工業企業啟動改造,1萬家完成改造任務,新增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9家、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79家;河南省5G基站總數超過15萬個,新增智能工廠185個、上云企業3.6萬家。
元宇宙、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在地方兩會上備受關注。如北京市提出,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系統推進新一代數字集群專網、邊緣計算體系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6G技術研發,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底座;貴州省提出未來五年培育區塊鏈、北斗應用、人工智能、信創、數據清洗加工等新興數字產業,大數據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增長20%。江蘇省提出做強做優“數智云網鏈”等新興數字產業,積極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元宇宙等產業。
此外,山西省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等新型消費,拓展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消費場景。浙江省未來五年將推動自貿試驗區四大片區聯動發展,確保實現數字貿易額4700億元。
挖掘投資機會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數字經濟相關產業投資規模繼續擴大,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8.4%,占制造業投資比重達到40.6%;信息傳輸業投資增長9.3%。高技術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8.9%,增速快于全部投資13.8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2月1日表示,我國交通、能源、水利等傳統基礎設施改造升級,5G、特高壓、城際高速公路、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布局建設步伐加快,將有效帶動投資增長。
2月1日,貴州省2023年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舉行,網易公司自建的第一個大型數據中心順利開工。據網易公司介紹,該項目于2022年9月簽約,規劃標準機架10000架(5kW/架),可承載服務器10萬臺。項目一期計劃于今年9月投入試運行。項目投產后,將承載元宇宙、云音樂、有道智能學習、嚴選電商、傳媒以及游戲等網易核心業務。
東莞證券表示,多地政府工作報告對數字經濟發展提出了明確目標。總體來看,數字經濟成為地方政府今年乃至未來五年發展的重要抓手,數字經濟發展迎來機遇。
安信證券表示,數字經濟中產業數字化仍為主要趨勢,在制造業投資回暖和政策大力支持下,制造業數字化、汽車智能化等圍繞生產的數字經濟依舊是藍海,計算機板塊生產性服務業的投資價值值得關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