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北京朝陽最大的社區醫院:住院患者可享“三甲”服務
新京報記者探訪朝陽區最大的社區醫院——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社區醫院住院患者可享“三甲”服務
近日,記者探訪了朝陽區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該中心輻射周邊三萬余居民,是朝陽區最大的一家社區醫院。去年12月中旬以來,已為不少新冠患者提供輸液、轉診等服務。
該社區醫院還收治新冠住院患者。記者了解到,朝陽區統籌轄區醫療資源,利用醫聯體、分級診療等形式,加大了基層醫院分流收治患者的力度。
社區醫院可提供輸液等服務
1月2日中午,朝陽區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層輸液室,十余名患者正戴著口罩坐在椅子上,等待輸液完成。他們大多于近期感染新冠,尚未病愈。
“我老伴今年七十多歲了,去年12月感染的,陰了之后又發燒、咳嗽,有肺炎,醫生讓輸液。”一名女士告訴記者,他們先去望京醫院就診,在那里輸液三天,但大醫院急診就診人數多,患者和家屬都很疲累。后來得知家門口的社區醫院也可以輸液,從上周開始,便從大醫院取藥、來社區輸液。經過近一周治療,癥狀已有明顯改善。
中心主管護師李慧介紹,來輸液的患者基本都是先在三甲醫院檢查完,為控制繼發感染和咳痰等癥狀,需要輸頭孢、氨溴索、左氧氟沙星等藥物。整個流程包括三甲醫院看診、輸過一次液且無不良反應,開具蓋章的治療單、醫囑單、藥品,然后來社區掛號,由醫生檢查并開本院治療單,進行輸液。
“來輸液的話能很快接待,即便要等,最長也就十分鐘。”她說。
該中心主任白勇濤介紹,之前該中心每天輸液患者只有幾名。隨著疫情發展,去年12月18日開始,不斷有患者從大醫院下沉來社區輸液。中心增設了人手、設備。
三甲醫院醫生來社區查房、會診
在六層病房,83歲的新冠感染者張奶奶正在住院。上周,中日友好醫院專家來中心查房,出具了對張奶奶病情的治療意見,經幾日治療,目前已見好轉。
白勇濤介紹,該院病房目前收治61名患者,32名為新冠肺炎,其中一半為三甲醫院下轉,一半為直接首診入院。對于存在不確定性的病例,醫務人員可通過遠程會診的方式征詢上級醫院意見。
1月2日上午,兩位醫生與中日友好醫院放射科、呼吸科專家進行了視頻連線。該院一名社區醫生詢問:“7樓25病房的老太太,有呼吸睡眠暫停問題,血氧低,用了高流量通氣及激素,現在血氧95以上,CT復查有所吸收,還需要繼續治療嗎?”中日友好醫院呼吸科專家回答:“她的基礎疾病,健康時指標也不會完全正常,激素見效可以停,高流量濃度不要給太高,30%就可以。治療差不多可以離院。”
白勇濤介紹,該院屬于中日友好醫院醫聯體、北京婦產醫院婦科醫聯體、兒研所兒科醫聯體成員單位,大醫院的專業資源可輻射到社區。
分級診療 醫聯體內設置綠色轉診通道
朝陽區分級診療體系中,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診遇到疑難重癥、原有疾病加重或出現復雜變化時,可協調醫聯體單位開通綠色通道進行轉診;如患者在綜合醫院或專科醫院治療穩定后,可以轉診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近康復治療。
“在原醫聯體運行模式不變、機構對應關系不變的基礎上,朝陽區構建一級、二級、三級三個等級的分級診療合作模式。”朝陽區衛健委主任張瑞表示,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級合作醫療機構作為一級診療單位,對就診的患者提供住院治療,對急重癥患者完成轉診;接收醫聯體內、分級診療二級合作醫療機構轉入的門診患者輸液服務,接收輕癥或康復期患者住院或康復期治療。
新京報記者 戴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