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酒泉“織”監測網守護候鳥遷徙線:大漠濕地變“鳥樂園”
圖為10月底,甘肅敦煌黨河濕地成群野生鳥類翩翩飛舞。 王斌銀 攝
中新網蘭州10月31日電 (記者 馮志軍)“金秋天漸涼,又遇候鳥南飛時。”近期以來,甘肅酒泉市敦煌鳴沙山下黨河濕地內,首次出現時而嬉戲,時而盤旋起舞的50余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野生黃鴨,它們悠閑游弋、覓食。作為候鳥遷徙線上不可或缺的“休息站”,這是酒泉市眾多大漠濕地近年“變身”鳥類樂園的一個縮影。
10月以來,酒泉市迎來候鳥遷徙高峰期,天鵝、大雁、白鷺等成千上萬只南遷候鳥陸續抵達當地蘇干湖、橋子、昌馬、北海子、花城湖等湖泊、濕地棲息覓食,數千只候鳥在藍天碧水的映襯下,構成一幅深秋美麗的生態畫卷。
圖為10月底,甘肅敦煌黨河濕地成群野生黃鴨悠閑地游弋、覓食。 王斌銀 攝
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最西端的酒泉市,面積接近兩個江蘇省大小,其荒漠化土地占國土面積的逾六成。
記者31日從甘肅省林草局獲悉,近年來,酒泉市積極開展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管理、濕地資源保護修復、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等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不斷加大野生動物保護宣傳,全市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每年吸引大批候鳥在酒泉聚集。
為確保候鳥安全遷飛,酒泉市持續加強候鳥遷徙通道重點停歇水域的巡查管護,積極調動護林員、草管員隊伍加大巡查頻率,密切監測候鳥種群數量變化,嚴格落實監測動態信息日報制度。開展拉網式清查,重點排查粘網、長竿等疑似捕鳥可疑點位,排查非法捕鳥各種苗頭隱患,嚴厲打擊非法獵捕野生動物違法行為,織牢巡護監測安全網。
圖為10月底,敦煌鳴沙山下黨河濕地鸕鶿棲息、覓食。 王斌銀 攝
同時,酒泉還對候鳥遷徙通道重點區域周邊農戶進行走訪宣傳,通過懸掛宣傳條幅、發放宣傳材料、入村入戶宣講,增強民眾愛鳥護鳥意識,并引導其加入到愛鳥、護鳥的文明行列,共同為候鳥遷徙保駕護航,全力守護候鳥遷徙生命線。
通過一系列有效保護,目前酒泉境內觀測記錄到的候鳥種類由2012年的215種,增長到現在的340余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20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42種。(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