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蘇41個千年洞窟壁畫獲修復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雪迎 通訊員 王拓 王隴江)自2010年至今,新疆克孜爾石窟研究所對新疆阿克蘇地區拜城縣的克孜爾石窟、庫車市的庫木吐喇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和阿艾石窟等實施了7項石窟壁畫保護修復項目,共完成41個洞窟壁畫的保護修復。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爾石窟研究所保護所所長楊杰說,“現在壁畫修復工藝較為成熟,我們針對空鼓、起甲、酥堿等病害有比較有效的治理措施。”
新疆克孜爾石窟研究所管轄的9處石窟分布在阿克蘇地區庫車、拜城、新和三個縣市,共計705個洞窟,245個有壁畫洞窟,壁畫面積約8000平方米。其中,最為人們熟知的便是克孜爾石窟。
克孜爾石窟位于拜城縣克孜爾鄉的明屋塔格山,洞窟鑿于木扎特河谷北岸懸崖上,是中國開鑿最早的大型石窟群,大約開鑿于公元3世紀,在公元8世紀至9世紀逐漸停建,其延續時間之長在世界各國絕無僅有。
經過十多年發展,新疆克孜爾石窟研究所已逐步培養組建了一支由8人組成的穩定保護隊伍,在部分保護技術上實現了自主創新和突破,達到行業內領先水平。據了解,目前研究所正在進行石窟數字化工作,同時創建展示中心,通過減少游客在石窟中的停留時間,達到保護石窟的目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