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園區ESG發展指數》:華東區域指數最高
中新網9月29日電 題:《2022園區ESG發展指數》:華東區域指數最高
中新財經記者 夏賓
近日,《2022園區ESG發展指數》發布。中國社科院教授、中國社會責任百人論壇秘書長鐘宏武表示,指數重點研究分析國家高新區和國家經開區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發展進程的階段性特征,以期為深入研究園區ESG發展現狀提供基準性參考。
ESG作為一種防范社會環境風險、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新理念,正推動著中國資本市場投資理念與投資方式的不斷變革,成為企業不容忽視的一項議題。
在業界看來,高新區和經開區作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在推進園區企業履責過程中承擔著“引航者”和“助推器”的重要角色。
為深入了解園區ESG發展現狀,報告的研究將402家園區作為評價樣本,包含科技部公開名錄內的172家國家高新區和商務部公開名錄內的230家國家經開區;評價體系深度融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包含園區ESG體系建設、ESG實踐、負面表現等維度共35個指標;評價信息主要來自企業自愿披露的相關信息和主流媒體的公開報道;通過計算公式最終分析形成“園區ESG發展指數”。
報告顯示,402家園區指數平均分32.5,ESG發展尚在起步階段。其中,將近80%(317家)的園區指數集中在20至40分區間,另有將近10%(36家)的園區指數低于20分,大部分園區的ESG指數有較大提升空間。
報告還發現,各地域的園區ESG發展情況并不均衡。位居前列的是華東、華北和華中地區,其園區ESG發展指數得分為34.5、34.1、33.0分。西南地區、華南地區、東北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園區ESG發展指數均在平均分(32.5分)以下,其中西北地區的指數僅為26.6分,位列最后一名。
具體看,僅蘇州工業園區、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上海紫竹高新區、上海化學工業經濟技術開發區、蘇州高新區等25家園區的發展指數位于60分及以上(及格率僅6%),處于領跑階段。而ESG發展指數不及格的園區共有377家,占比高達93%。
報告稱,通過研究可以看到園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在創新驅動、社會公益等領域積極作為,用實際行動踐行責任與擔當,但在ESG體系建設方面存在不足,亟待加強。希望國家高新區和經開區進一步理解、踐行和深化ESG理念,逐步建立健全ESG治理機制,提升ESG管理能力,筑牢ESG實踐基礎,促進園區和入駐企業共同做好ESG發展表率,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