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材交匯處的深度開掘
作者:張 碩
論及當下行業劇創作的趨向,“職場+愛情”似乎已成為懸浮劇的標識。一到感情線就全然不顧職業邏輯,行業淪為敘事背景,偽行業、真言情的同質化糾纏,使觀眾漸失寬容。在這樣一種跟風創作的市場生態中,電視劇《簡言的夏冬》在題材交匯處打開了新的表意空間。
這是一部聚焦小眾職業的行業都市劇,改編自小說《秘密調查師》系列的第三部,作者永城的從業經歷,讓這部行業劇的細節看起來很懂行。在小說影視化過程中,原著里男主角夏冬人如其名的極致人設被劇本繼承,同時,編劇在他身邊設置了一位分量上旗鼓相當而又性格分明的女主角,由此碰撞出大量亦莊亦諧的對手戲,既讓全劇避免了單一化的題材呈現,又使戲劇結構呈現出嚴整的氣質。
該劇最為可觀之處莫過于在人與職業的關系中塑造角色,做到了職業與感情并舉。夏冬與簡言都是心懷職業理想的高級調查師,開場戲的鏡頭儉省卻見真章,素未謀面的二人迅速反應、極致推拉,高效地交代出他們游刃有余的職業能力,為這種理想化的人設做了扎實鋪墊。在同幾方勢力的纏斗中,男女主人公默契攜手、見招拆招,逐漸由初遇時的“敵對”過渡到惺惺相惜,其中的試探與克制、界限與分寸,都見縫插針地遞進著二人的感情。
不同于其他行業劇,夏冬與簡言的感情沒有一錘定音的關鍵時刻,但維護商業正義、抵制商業欺詐的原則信念,是他們敢于把自己交給對方的信任基石。同時,簡言的處事風格富于冒險感,這一點激發了夏冬的潛能,而簡言也被夏冬身上自帶的那種“猜不透”的安全感所折服。不靠話題營銷的熱搜式創作,沒有刷屏式的金句堆疊,以調查博弈的緊張氛圍催化愛情,又以愛情的細膩來舒緩高密度的情節,生活流的敘事不但沒有讓劇情產生割裂感,還能頻頻與觀眾“對上暗號”。
或許,在職業與生活密織的都市語境中,行業劇本就不該拘泥于單一視域。夏冬媽媽這條線看似畫蛇添足,實為畫龍點睛,它不僅承擔了一日三餐的煙火氣,而且把男女主人公的情感遞進放進房東阿姨和租客的關系中書寫,既讓夏冬展示出別樣的驚喜,又為三人關系的幽微留下了空間。尤有意味的是,就在夏冬和簡言兩顆心彼此靠近、即將“勝利會師”的時候,卻又差點擦肩而過。簡言心灰意冷,可精明的上海阿姨全看得懂,她巧喻“小黃魚”的那段臺詞言有盡而意無窮,讓簡言滿血復活,也讓觀眾會心莞爾。然而,再精明的上海阿姨也不會想到,簡言的“小黃魚”竟然就是兒子夏冬。這樣的戲份才是與觀眾生活的交叉地帶,也是激發共鳴的重要通道,觀眾一邊感嘆無巧不成書,一邊又為這個伏脈千里的妙筆叫絕。
當下很多行業劇,在狗血劇情、多角關系的強戲劇性渲染中,人物的職業感被有意無意地沖淡,看不到有閱歷的臉,看不到普通從業者的艱辛與卑微,只剩下行業精英的刻板印象。在受眾審美期待被打破后,作品重心呈現出一種隨心所欲的搖擺,于是有觀眾拋出疑問:行業是怎么從行業劇里消失的?
行業劇的基本職能是講好行業故事,但終極任務是塑造人物。驚心動魄的專業較量是滿足觀眾認知與獵奇訴求的看點,但創作方式需要更多圍繞角色的社會屬性展開,并由職業延宕出人物情感?!逗喲缘南亩穭≈?,感情線始終與案件調查的進展緊密結合,劇中懸疑設置并不陰詭,角色在職場表現中有著實打實的生活質感。
今年的熱播劇中,《開端》融青春愛情、懸疑與穿越于一爐,并借助熱門話題傳遞出難能可貴的現實觀照;融合了古裝與諜戰的《風起隴西》將成熟的現代臥底故事嵌入古代歷史時空,拓寬了諜戰劇的邊界;《庭外》《警察榮譽》等從行業出發,超越行業,給觀眾的期待視野打開了一片新天。這些作品執著于向真實生活求取靈感和細節,通過對題材交匯處的深度開掘,打撈出更豐富的可能性,由此制造出許多陌生化體驗。但這種陌生是一種“熟悉的陌生感”,它讓觀眾在陌生中發現熟悉,在熟悉中品味陌生。(張 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