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股交中心總經理張云峰:場內場外資本市場“合力”滿足企業“多樣性”
中新財經9月25日電 題:上海股交中心總經理張云峰:場內場外資本市場“合力”滿足企業“多樣性”
作者 高志苗 樊中華
在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上海股交中心)的大廳里,有多個展示柜,里面有“金牛”“駿馬”“如意”……這些有著美好寓意的擺件是諸多中小企業掛牌時留下的印記。
2012年上海股交中心正式啟動運營,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轉讓系統上線,首批19家企業成功掛牌,10年后,截至目前,上海股交中心累計服務企業達10947家,幫助企業實現融資總額2801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權融資超1807億元,債券融資達994億元。
“區域性股權市場是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服務中小微企業的重要渠道。”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總經理張云峰接受中新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
從2001年參與中國第一個場外市場建設,到2011年加入上海股交中心的籌備,作為最早參與中國場外市場建設的“老兵”,張云峰仍活躍在金融一線。
他用三個“收獲”總結上海股交中心十多年的發展。即率先確定了國內第一個場外市場的制度體系;開辟了一套新的基于互聯網和云計算的交易系統;率先實施銀行、基金參與中介業務的模式。
作為成立以來長期實現盈利的一家股權交易場所,張云峰介紹,上海股交中心已形成“一市五板、五大平臺”的市場格局,即“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轉讓系統”E板、中小企業股權報價系統Q板、科技創新板N板、科創Q板、綠色Q板,可轉債發行交易平臺、債轉股轉股資產交易平臺、股權托管系統、私募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份額報價系統,讓中小微企業獲得更多機會實現融資。
制度創新是上海股交中心的亮眼“名片”。在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背景下,上海股交中心設立“科技創新板”,為中小型科創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2018年“科技創新板”被國務院確定為全面創新改革典型案例,在全國8個全創改試驗區推廣;2019年“科技創新板”作為全國唯一的金融創新案例亮相2019年全國雙創活動周。
“上海股交中心科技創新板最大的貢獻是為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科創板的大量基礎性理念做了先行試驗,比如高額利潤加現金需求,營業收入加研發投入,營業收入加凈現金流,市值加自我造血,市值加階段成果。”張云峰說。
除了理念基礎,上海股交中心也在不斷地為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輸血”。張云峰介紹,“我們一直在推進與上交所的轉板機制,我們期待通過在傳統IPO機制的基礎上附加上股交提供的大數據畫像、上股交提交的推薦意見以及第三方征信,促成IPO審核通過綠色通道實現快速上市,這是在不改變當前制度體系的前提下實現兩家‘科創板’有機對接的可行之路。”
張云峰表示,資本市場的功能是資源配置和再配置。資源配置是集聚社會資本,將其交給實體經濟,讓實體經濟創造社會財富;通過衍生產品的交易讓有資金的人拿到資產,讓需要錢的人拿到現金。“資本市場一定要聚集資源,資源越聚集,市場就越活躍,就更容易聚集資源,為更多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在他看來,近10年來,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已日趨完善,包括第一層主板,第二層科創板、創業板,第三層場外市場,場內場外資本市場“合力”可以更好地滿足企業多樣化需求,他認為還應增加第四層眾籌。
“現在設立企業都是通過發起設立方式進行的,采用募集設立方式設立企業的基本沒有,股權眾籌是實現募集設立企業的有效途徑,為能夠募集到足夠的開辦資金同時有效控制投資風險,眾籌需要遵循小額、公開、大眾的原則。有了股權眾籌平臺,資本市場就囊括了所有的企業生態。”張云峰說。
據了解,24日,在上海資產管理協會產業服務論壇上,上海股交中心和上海科創基金簽署關于聯合發起設立上海S基金聯盟的合作備忘錄,上海S基金聯盟正式揭牌。S基金聯盟的發起設立,從市場和行業的角度集聚資源、智慧和力量,加速構建良性、健全的私募基金份額轉讓生態系統。
在談到資管行業生態建設時,張云峰表示,“任何行業都要抱團取暖,這樣才能解決各種問題,剛成立的資管協會就扮演這樣的角色。協會也是個交流的平臺,資管機構之間一定要‘擊鼓傳花’互幫互助,需要協會這樣的組織把大家集聚起來。”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提出,要發揮上海股交中心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組成部分作用,進一步加強對科創企業等的孵化培育。張云峰表示,定位進一步明確的上海股交中心,將繼續精耕細作科技創新板,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研究支持科創企業專屬的產品,利用大數據和區塊鏈等技術進行持續創新。(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