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警方24項“放管服”舉措降低企業民眾辦事成本
中新網北京6月30日電 (記者 杜燕)今天,記者從北京市公安局了解到,今年以來,該局聚焦民眾關心、社會關切的突出問題,圍繞防疫保障、便民利企、監管打擊三個方面,陸續推出24項“放管服”改革舉措,累計惠及274萬余人次,大幅減少企業群眾辦事成本。
重實效,強化防疫保障
為保障涉疫地區重點物資運輸,北京市公安局開通專門窗口、開辟綠色通道,便利疫情防控物資、民生物資、產業鏈供應鏈生產物資等重點物資運輸車輛登記檢驗和駕駛人補換證等業務第一時間辦理,必要時可提供集中辦理、上門辦理服務。自該項舉措推行以來,累計辦理相關車輛業務5440筆,人員業務1.2萬筆。
為全力保障疫情防控車輛和人員第一時間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對支援疫情地區的救護、防疫和運送防疫物資的車輛和人員,辦理車輛和駕駛人牌證業務時,實行“急事急辦”、專人專辦,并設立專線服務電話,安排值班人員接受疫情防控加急業務咨詢求助、預約,及時對接服務需求。截至目前,已為疫情防控車輛“急事急辦”牌證139筆。
為有效阻斷因交通事故引發疫情傳播風險,依托事故遠程易處理平臺,北京推出涉疫交通事故“閉環辦”舉措。涉疫交通事故發生后,事故當事人全流程“不下車、不開窗,免見面、免接觸”,僅需在微信小程序分別云端連線處置專席,通過視頻巡檢系統,輔助查勘還原事故過程,固定證據,認定責任,引導挪車,確保涉疫車輛先行駛離,阻斷交叉感染風險。自4月25日舉措推出以來,共處置各類涉疫交通事故169起。
重民生,強化便民利企
北京市公安局推動公安服務窗口集成化、高頻事項辦理“一窗化”、辦事流程規范化、綜窗人員全科化、管理制度精細化,建立“12+4”工作模式,即12區分局依托區政務服務中心,4區分局通過設立公安專業分中心,設置公安服務綜合窗口,對涉及治安、戶政、交管、網安、禁毒等70項區級事項進行整合,實行“前臺綜合收件、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持續提升首都公安政務服務水平,打造首都“一窗通辦”公安服務品牌,樹立首都公安機關窗口服務良好形象。
為積極落實公安部關于犯罪記錄查詢“跨省通辦”的要求,北京擴大犯罪記錄查詢辦理范圍,積極適應疫情形勢下,群眾就業、留學和單位招錄人員需要提供無犯罪記錄證明的需求,減少群眾在居住地與戶籍地間的往返奔波。工作開展以來,全市公安共辦理犯罪記錄查詢6萬余份,其中為外省市在京居民辦理2746份,為港澳臺居民辦理123份,為外國人辦理2268份。
此外,為進一步推動京津冀自貿試驗區高頻事項辦理標準統一,辦事結果互認,在已推出14項京津冀自貿試驗區“同事同標”事項的基礎上,北京再推出“駕駛證查詢”“機動車信息查詢”“機動車抵押登記”“機動車解除抵押登記”“公民職業、服務處所、文化程度、公民婚姻狀況登記事項的變更更正”“查詢出入境記錄(線上)”等涉及交管、戶政和出入境6項京津冀自貿試驗區“同事同標”事項。今年已辦理“同事同標”業務65.2萬余筆。
重秩序,強化監管打擊
為進一步提升市場監管領域刑事案件的辦理效能,北京對市場監管領域查處的大宗、特殊等種類涉案物品,實現就近存入市場監管部門“公物倉”或雙方協商一致的地點。通過這一機制,降低了涉案物品在流轉過程中損毀、滅失的風險,拓寬涉案物品存儲渠道,有效解決基層辦案難題。目前,全市已有朝陽、大興等15個區公安分局完成區級涉案物品存儲協作機制會簽,下一步將建立煙草、農業農村領域涉案物品存儲協作機制,全面拓展“公物倉”覆蓋的領域及區域。
為保護企業聲譽,盡量減小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北京在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中,對于涉案對公賬戶,加大甄別、逐案分析,慎用全額凍結措施,嚴格規范執法,同時在對涉案賬戶采取緊急止付、快速凍結等資金查控措施時,暢通申訴渠道,規范申訴流程,保障企業權益,及時化解糾紛。
為全面持續提升打擊防范銀行保險領域犯罪的能力和水平,鞏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成果,北京市公安局不斷加強和改進與北京銀保監局的協作配合,完善日常溝通渠道,積極推進行刑銜接,對銀行保險領域犯罪相關涉案線索開展分析研判,有效打擊震懾此類犯罪,堅決維護首都的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
為紓解民眾焦慮情緒,提高辦案透明度,北京市公安局通過組建微信群、定期召開座談會等形式,主動搭建并暢通與投資群體的溝通平臺,嚴格落實涉眾經濟犯罪案件“陽光辦”機制,及時開展政策法律宣講、教育疏導等工作,積極回應群眾訴求和社會關切。同時,通過平安北京公眾號、非法集資案件舉報平臺等,及時主動公布案件最新進展情況,并通過在線方式與受害群眾進行深入交流,認真回應群眾關切,全力守護好群眾的“錢袋子”。(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