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好預期助力信心重振 上海加速經濟社會發展回歸正軌
(抗擊新冠肺炎)向好預期助力信心重振 上海加速經濟社會發展回歸正軌
中新社上海6月2日電 (周卓傲)“我們經常說,穩定、持續、向上的預期,是澎湃生產力的閥門。現在,閥門全部打開,在好預期的牽引下,大上海的心氣、人氣,一下子回來了。”上海前灘新興產業研究院院長何萬篷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
上海6月1日起全面恢復全市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據了解,為了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經濟加快恢復和重振,上海市人民政府近日發布《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簡稱:《方案》),包括8個方面、50條政策措施。
何萬篷表示,《方案》最大特點是場景導向,緊扣給誰用、是否好用、能否管用三個問題,字里行間,透露著便民利企、“放水養魚”的初衷。
何萬篷指出,復工復產過程中,很大一部分挑戰和困難,是“復能”和“復量”,也就是恢復企業的原有競爭能力和原有產量水平。當下的外部環境錯綜復雜,上海企業面臨的困難是前所未有的,這也是《方案》提出很多為企業紓困解難,提供階段性的特別支撐和特別保障的原因所在。
據了解,針對企業實際困難,《方案》從階段性緩繳“五險一金”和稅款、擴大房屋租金減免范圍、多渠道為企業減費讓利、加大退稅減稅力度、發放援企穩崗補貼等方面入手,綜合實施“緩免減退補”政策,多管齊下為企減負。
上海來伊份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郁瑞芬告訴中新社記者,本次《方案》中提及的相關政策,能夠大大減輕企業的經營壓力,對企業在疫情后的經營狀況回暖也起到很大幫助。
除了一些補貼政策,《方案》還提出以節慶活動為契機促進消費多項舉措。郁瑞芬表示,這些活動將在很大程度上提振消費信心,促進企業更好發展,“過去來伊份一直有參與諸如五五購物節、六六夜生活節等消費活動,今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我們也依然希望可以參與其中。”
有專業人士指出,4月中旬以來,上海首先以“白名單”形式推進復工復產,主要針對汽車、芯片及醫療制藥等大型企業,有力帶動了相關配套企業復工復產。隨著上海疫情防控形勢向好,上海正在迎接更加快速的復工達產新階段。
《方案》中也明確提出,6月1日起,上海取消企業復工復產審批制度。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所所長沈開艷表示,產業鏈、供應鏈方面恢復,首先體現在全面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復市,進而促使產業鏈在正常鏈條下循環起來。
“我細數了一下,《方案》中提到了35個政府部門和區相關部門,此前發布的經濟行動方案從未有如此多的部門全部上陣。”沈開艷說,《方案》是整合上下游產業鏈的組合式措施,這次35個職能部門全都被調動起來,讓上海經濟社會盡快蘇醒。
不過沈開艷也指出,這次《方案》的有效期是到2022年12月底,也就是說它僅有7個月的有效期。它不是上海經濟未來發展的戰略性或導向性的行動,而是針對此次疫情的應急性措施。
何萬篷也持相同觀點。他表示,經濟的發展,有其客觀規律,歸根到底取決于市場,職能部門主要是發揮店小二精神,托一把,推一程,讓企業輕裝上陣,但是從長遠來看,還是得靠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企業家精神的充分涌流。(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