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中國如何打造溫室氣體自愿減排碳市場?
中新社北京6月2日電 題:中國如何打造溫室氣體自愿減排碳市場?
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
溫室氣體自愿減排市場是中國碳交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工具,當前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市場重啟預期增強,中國如何打造溫室氣體自愿減排碳市場?
有效促進能源結構優化
CCER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低成本履約的補充選擇,也是任何愿意減排或實現碳中和的企業和活動所需要的。為調動全社會自覺參與碳減排活動的積極性,體現交易主體的社會責任和低碳發展需求,促進能源消費和產業結構低碳化,2012年,中國建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制。
2021年10月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指出,截至2021年9月30日,自愿減排交易累計成交量超過3.34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成交額逾29.51億元人民幣,CCER已被用于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市場配額清繳抵銷或公益性注銷,有效促進了能源結構優化和生態保護補償。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總經濟師張昕日前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制與碳排放權交易機制一樣,是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碳減排政策工具?;谶@樣的基本定位,自愿減排交易機制覆蓋的項目類型多,輻射的行業企業更加廣泛,這就形成了基于自愿減排交易機制的多元化碳市場機制。
如何建設自愿減排碳市場?
張昕說,CCER是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體系的國家核證減排量,為了提供更多具有公信力的、高質量的CCER,首先,要保證在遵照國際原則的基礎上,立足國情,進一步規范自愿減排項目的審定和減排量的核證,確保碳排放數據質量和CCER的質量。
其次,要加強對審定與核查技術服務機構的管理,確保對整個項目審定和減排量核證環節的有效監管。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激勵作用,發現CCER的合理價格,對于自愿參與減排活動的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激勵。
同時,進一步加強整個體系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設,包括項目業主、審定和核查技術服務機構,以及交易平臺、注冊登記系統的信息披露,建立一個聯合征信懲戒管理機制,規范交易相關活動,強化行業自律,形成一個自愿減排,自愿開發項目,自愿交易,有效激勵、有效監管的自愿減排交易機制。
“自愿減排交易機制建設為將中國建設成為國際碳定價中心邁出非常重要的一步”,張昕說,自愿減排交易體系建設也為提升構建全球碳定價體系中的中國話語權提供了契機。
助推強制履約碳市場
根據《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CCER可以用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下重點排放單位每年抵銷碳排放配額的清繳,抵銷比例不得超過應清繳碳排放配額的5%。
有業內機構預計,按照5%的碳排放配額抵銷比例,全國碳市場初期每年CCER需求量約為1.65億噸。
“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建宇認為,目前買家會傾向于為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好的自愿減排量付出高的價格,而管理的高質量是獲得減排量簽發的必要條件。同時,“高質量”的自愿減排量也是強制履約碳市場的助推劑,它可以幫助強制履約市場調節供需平衡,并幫助探索有效碳價。
北京綠色交易所董事長王乃祥日前在“雙碳目標下的自愿減排市場展望”圓桌論壇上表示,在各級主管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北京綠色交易所已于2021年啟動全國自愿減排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的建設工作。目前系統開發正在有序推進中,建成后將為中國自愿減排市場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