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常駐、碧水東流 重慶公布生態環境狀況“成績單”
中新網重慶6月2日電 (梁欽卿)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26天、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2日正式發布的《2021重慶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中,重慶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吳盛海介紹,2021年重慶市大氣環境和水環境保護方面取得明顯成效:2021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2017年增加23天,其中“優”的天數為146天,是歷史最好水平,重慶實現“藍天常駐”;74個納入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8.6%,高于國家考核目標1.3個百分點,實現“一江碧水向東流”。
《公報》顯示,水環境方面,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為優,20個監測斷面水質均為Ⅱ類。長江支流總體水質為優,122條河流218個監測斷面,Ⅰ—Ⅲ類、Ⅳ類和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94.5%、5.0%和0.5%。水質滿足水域功能的斷面占98.2%。65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大氣環境方面,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26天,其中優146天,良180天。無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晌腩w粒物、細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六項主要污染物濃度均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
固體及危險廢物方面,重慶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2272.1萬噸,綜合利用1909.5萬噸(含綜合利用往年貯存量4.9萬噸),處置444.8萬噸(含處置往年貯存量238.4萬噸),貯存161.1萬噸。全市共無害化處理生活垃圾907萬噸,生活垃圾實現“日產日清”,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持續保持100%。
自然生態保護方面,重慶市現有各級自然保護區58個,面積80.4萬公頃,占全市幅員面積的9.8%。全市現有風景名勝區36處,世界自然遺產地3處,森林公園和生態公園85個,濕地公園26個,分布有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112種,野生維管植物6000余種。
此外,重慶作為西部地區唯一的碳市場試點省市,于2014年6月正式啟動碳市場運行。截至2022年4月底,重慶地方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3363.83萬噸,成交金額6.92億元人民幣。
吳盛海介紹,重慶碳市場作為試點的地方碳市場,進行了很多嘗試。比如擴大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與參與主體范圍,探索開展包括碳質押貸款等金融業務,開展碳普惠活動等,這些都是可以應用到全國碳市場運行中的。
據了解,為應對氣候變化,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重慶市建成上線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平臺——“碳惠通”,組建全國首個區域性氣候投融資產業促進中心,在全國率先將碳排放管理納入環評和排污許可,并編制了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