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理地災國重實驗室:蘆山主震區發生地質災害的概率較高
中新網成都6月2日電 (記者 賀劭清)記者2日從成都理工大學地災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悉,通過全球地震地質災害數據庫建立的預測模型以及僅利用2013年蘆山7.0級地震地質災害數據庫建立的預測模型預測,結果顯示,受蘆山6.1級地震影響,主震區發生地質災害的概率較高,其中蘆山縣太平鎮大部分區域發生地質災害的概率較高,類型主要以崩塌為主。寶興縣部分區域也極有可能發生地質災害。
6月1日17時0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6.1級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同日17時3分,雅安市寶興縣發生4.5級地震,震源深度18公里。而在5月20日,雅安市漢源縣還發生4.8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此次蘆山6.1級地震震中距2013年蘆山7.0級地震震中約9公里。主震區距龍門山斷裂帶南端的雙石-大川斷裂2公里。龍門山斷裂帶屬逆沖推覆構造帶,歷史上地震活動強烈,1900年以來震中200千米范圍內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21次,震級最大的為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級地震(距離本次地震約83千米),空間距離最近的為2013年4月20日四川蘆山7.0級地震(距離本次地震約9千米)。
專家提醒,位于2008年汶川地震區和2013年蘆山地震區之間,是一個長約40公里至60公里處于高地應力狀態的地震空區,具有發生中、強震的潛在危險性。
成都理工大學珠峰研究團隊對龍門山斷裂帶南段地震空區開展了持續研究。2017年至2018年,團隊在該區域監測到的地震數據顯示,汶川特大地震和蘆山7.0級地震主震區仍然處于應力調整階段。本次地震位于蘆山7.0級地震的余震區。兩大地震之間以及蘆山7.0級地震以南是地震空區,值得進一步關注。
雅安漢源4.8級地震以后,成都理工大學在龍門山南段地震空區布設了密集地震監測臺陣,加強對地震空區的研究。
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前期已研發了地震誘發地質災害預測模型,該模型在蘆山6.1級地震震后一小時內,快速做出分析預測。據了解,該模型基于全球地震地質災害數據庫,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快速預測地震誘發地質災害的空間分布。
目前已獲悉的部分現場情況與實驗室模型預測的災害空間分布結果較為吻合。但本次蘆山6.1級地震主震后有一次強余震,加之2013年蘆山7.0級地震后效應的影響,可能增加模型預測結果的不確定性。
根據實時降雨地質災害快速預測模型的預測結果,震區未來24小時內降雨地質災害高概率地區分布在震中附近沿寶興縣靈關鎮西北側、穆坪鎮、峰桶寨自然保護區至蘆山縣西嶺鎮呈帶狀分布,在太平鎮,龍門鎮及天臺山鎮有零散分布。考慮到未來24小時震區部分區域有明顯降雨,極少部分區域甚至出現強降雨,震裂山體和地震滑坡崩塌堆積體在強降雨作用下,極有可能產生次生災害。
專家建議關注地質災害高易發區,對可能威脅居民安全的震裂斜坡加強監測預警,并做好應急工作。(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