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發生狂犬病Ⅲ級暴露后 需盡早使用被動免疫制劑
中新網廣州5月16日電 (蔡敏婕 何宇航)“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研討會”15日在廣州舉行。廣東省預防醫學會首席專家張永慧稱,接種狂犬病疫苗是預防狂犬病發病的重要措施,但狂犬病疫苗無法立即產生防護作用,根據相關規定,判斷為Ⅲ級暴露者,應當立即處理傷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動免疫制劑,隨后接種狂犬病疫苗。
根據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解釋,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人狂犬病絕大多數是由帶狂犬病毒的動物咬傷(抓傷)而感染發病。潛伏期短到10天,長至2年或更長,一般為31天至60天。狂犬病病死率極高,一旦發病幾乎全部死亡。但被狂犬咬傷后,若能及時進行預防注射,則幾乎均可避免發病。
廣東省預防醫學會疾病控制首席科學家鄭慧貞稱,狂犬病雖然兇險,但按照“三部曲”科學處理能預防疾病的發生,即對傷口徹底沖洗清創消毒,在傷口周圍浸潤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及按程序接種高質量的疫苗。
目前,狂犬病的預防主要包括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主動免疫是指身體能夠主動產生抗體獲得免疫力,主要通過接種疫苗獲得,維持時間相對較長。通常,狂犬病疫苗誘導產生抗體至少需要7天的時間,但抗體可持續存在數年;被動免疫是指機體被動接受抗體、致敏淋巴細胞或其產物所獲得的特異性免疫能力,其特點是效應快,不需經過潛伏期,一經輸入立即可獲得免疫力,但維持時間短。
張永慧指出,雖然我國狂犬病的防控有非常好的趨勢,但被動免疫制劑使用不足仍是我國近年人狂犬病發病的主要原因。
“在暴露于狂犬病毒之后,到疫苗誘導產生抗體之前的這一時間段,常被稱為‘主動免疫誘導的保護力空白區’。”鄭慧貞說,此時,使用被動免疫制劑可為“空白期”提供免疫保護,可使傷口局部獲得高濃度的中和抗體,阻斷病毒在傷口中的擴散。
奧木替韋單抗是全國首個重組全人源抗狂犬病毒單克隆抗體,于今年初上市,可有效中和中國現有種群狂犬病毒株。
鄭慧貞稱,注射單抗與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用途一樣,“可以簡單理解為直接把抗體打進身體里,與病毒發生作用,阻止病毒入侵人體。只要對單抗成分不過敏,都可以使用。注射完單抗后一定要接種疫苗。”
“狂犬病毒暴露者一旦發病,致死率接近100%;但是,通過規范的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等預防措施,基本可以預防狂犬病的發生。”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八人民醫院犬傷科門診主任醫師余衛華稱,單抗屬于被動免疫制劑的一種,是靶向性抗體,安全高效。發生狂犬病Ⅲ級暴露后盡早接種疫苗的同時,需聯合被動免疫制劑一起使用,單抗是更好的選擇。
鄭慧貞指出,在臨床應用方面,奧木替韋單抗作為基因工程全人源特異性單克隆中和抗體,應用人群不受限,給藥體積小,局部刺激輕,使用更安全。(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