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思鄉情意濃

      發布時間:2024-02-02 17:40:00來源: 中國紀檢監察報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縱使平淡如王維,面對來自家鄉的朋友,也變得語氣急切。他有許多關于故鄉的事要問,但最終只問寒梅開了沒有。此時的王維,在經歷了人生的諸多風雨后,隱居孟津,忽然喜遇故知,王維流露出的是那濃得化不開的思鄉之情。

        中國人有著深厚的鄉土情結,無論身處何地,家鄉始終扎根于心底深處,成長為枝繁葉茂的信仰。對于古人而言更是如此,他們把鄉愁凝結成明月、印刻成足跡、吟詠成詩句,放到了每一個異鄉游子的行囊中。

        家鄉是所有的牽掛

        王維自少年時便告別了家鄉的親人,獨自踏上了追求功名的旅途。他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于十七歲那年重陽節寫下思鄉名篇:“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兩個“異”字是多么刺眼,而“獨”“每”“倍”“遙”“遍”“少”等字,堪稱字字千鈞、層層疊加,他不說想家,卻說家人想他,真讓人黯然銷魂。

        杜甫是寫情高手,他亦善于運用“由此及彼”法,“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分明是杜甫思念著遠方的妻子,筆下寫到的是遠方的妻子思念著杜甫,這種雙向的思念令人動容。對于半生漂泊的杜甫而言,有家人在的地方,就是牽掛的故鄉。從“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到“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他牽掛著自己的弟妹,自己的妻子,也同時牽掛著自己的國家,這是他愿意付出一切的家鄉。

        白居易深得王維、杜甫精髓,“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語言更加真切、畫面更加生動,邯鄲驛里、燈前孤影,為何如此心系家鄉?因為那里有著至親至近的人。當別離來臨,心中便會沒著沒落。“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再好的景色都代替不了家人間的相處,但掛牽難解,終無可奈何。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再也沒有誰比李商隱的思鄉更為幽深,可惜大概率正是在那年夏秋之交,他的妻子病故了,此后再無共剪西窗燭的可能。“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再也沒有誰比高適的思鄉更為孤寂,唐朝人的除夕,正如我們今天一樣,人們都要盡量往家趕以求大團圓,而高適還在千里之外,怎不為之凄然無眠?“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再也沒有誰比王建的思鄉更為含蓄,他沒有說自己,只說中秋佳節明月當空,誰會思秋思人與思鄉呢?沒有答案,卻盡在不言中。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岑參作為邊塞詩人,本是英雄豪杰,他也因思鄉發出深沉感喟,三四句看似語氣平靜,實則觸目驚心、心潮澎湃,他思念的長安,應是所有唐人心中的家鄉。

        家鄉是出發的地方

        家鄉之所以是家鄉,因為我們生于斯、長于斯,此處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熟悉,此處的一言一語、一餐一飯都是那么的親近。但家鄉之所以成了故鄉,是因為長大后的揮手離別。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是天生瀟灑的人,但在出蜀漫游之際,他回眸這片青山綠水,也要生出依依不舍之情。他曲折有致地說,是故鄉的江水舍不得我,這樣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情深,可謂言有盡而情無窮。李白自從第二次出蜀后,就再也沒回過那片養育他的土地,多年之后,歷經坎坷的他寫下一首詩:“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時空交錯,驀然間忘了身處何地,待回過神后,只能輕嘆一聲,故鄉的花應比異鄉的花更為鮮艷吧。

        只因家鄉是出發的地方,詩人希望在外的音訊能傳到原點。岑參與張籍對于相同的境遇,做法卻不相同。“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在走馬之間淚已傾灑,沒有紙筆難寫家信,但希冀別人向家人傳句話吧,不說其他,只說平安,對于家人來說,游子的“平安”二字值千金。“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張籍則記錄下一個生活細節,拆開已封好的家書,這并不是強迫癥,而是希望多說些。可是,思鄉之情真能說得完、訴得盡嗎?

        對于邊疆將士來說,他們永遠不會忘記送行的父老鄉親。“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王之渙的盛唐之音,有寬慰亦有抱怨,有悲壯更有無悔,鄉愁難禁,征人自有感慨。這一笛聲悠悠傳到中唐,李益夜里在受降城悄然聽見,“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沙似雪、月如霜,夜風送來了凄涼幽咽的蘆笛聲,不說思鄉,不說盼歸,只描寫一個情態足矣,他們一個個披衣而起,久久凝視著遠方,遠方看不到的地方就是家鄉。

        從家鄉出發,每一天都數在心上。隋代詩人薛道衡這樣寫道:“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才”與“已”兩字,寫盡了異鄉時光的緩慢,而結句說春花未萌發之時,思歸之念早已發動,可見這種心情的迫切。或許,在詩人心中,世上最美好的詞匯就是“回家”。

        家鄉是靈魂的歸宿

        家鄉是游子心心念念的歸宿。王灣在一首七絕《次北固山下》,貢獻了“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等千古名句,他的落腳點仍然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作為唐代開元年間的中原詩人,一生中“嘗往來吳楚間”,被江南清麗山水所傾倒,但他又何曾一刻忘記了家鄉洛陽!

        懷念洛陽的不僅是王灣,還有杜甫。流寓梓州過著漂蕩生活的他,聽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不禁驚喜欲狂、手舞足蹈,唱出了“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兩句何其歡快,相信在寫這兩句時,杜甫的眼前浮現出一幅地圖,清晰勾勒出還鄉之路。可惜,這終是夢一場,他未能回到洛陽。正如寫完此詩次年,杜甫在浣花溪旁嘆道,“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明明是一番花開鳥鳴的絢爛景色,杜甫卻以樂景寫哀情,道出了不能還鄉的悲傷。但杜甫沒有停留,他最終還是攜家人離開了草堂,執意朝向家的方向。在臨終前,杜甫留下遺言,一定要葬回洛陽首陽山下的杜家祖塋,這個愿望直至去世四十多年后才實現,他終于魂歸故鄉。

        有時候,不回家鄉不是不想,是因為要守衛家鄉。范仲淹作為“窮塞主”,一句“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展示出家國安危系于一身的責任與擔當,衡陽雁可以回,將軍與征夫可以發白淚下,但卻不能放棄守邊的責任,因為從邊關往內看,皆是廣義的家鄉。而只是扈從東巡的清代詞人納蘭性德處境則容易得多,在山海關這個區分了關內與關外的節點,他也不禁想起了在北京的家,寫下膾炙人口的《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家是每一個游子的向往,宛若夢中溫暖靜謐的港灣。

        對于有些人來說,人生不過就是家鄉的一別一歸。賀知章是浙江歷史上第一位有資料記載的狀元,他青年離家,在京為官近五十年,回鄉時已雙鬢如雪,“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游子最終活成了異鄉人,家鄉早已物是人非,但幸好還有老相識,“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王安石亦是如此,“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在拜相與罷相之間,王安石人生歲月轉瞬消磨,而春風依舊、明月依舊。

        家鄉是人們心中最柔軟的那個地方。對于宋之問而言,在被貶邊地又歸還故鄉的路上,他也由衷發出感懷,“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怯”字寫得真情出,惟有真情最動人。

        家鄉是天涯的惆悵

        天涯是一個很遙遠的名詞,是與故鄉最有距離的地方。鄉路再長,也長不過天涯羈客的惆悵。

        崔顥是汴州人,仕途不暢,后游歷天下,寫下《黃鶴樓》這首千古流傳的名篇佳作,黃鶴很飄逸,白云也很散淡,都很符合他的審美,但他的心中仍有家鄉這道羈絆,“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沒有家鄉的人,便成了沒有根的人。渺不可知的,又豈獨仙人?自己對于故鄉,不也是如此嗎?

        古人在天涯思鄉,看到什么都會發生聯想。劉禹錫身為“詩豪”,見秋風送雁,不禁輕道一句,“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異鄉人的心境最細微,細微源于思鄉,一陣風就搖起了漣漪。孟浩然說,“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羈旅之思綿綿不盡,在不同詩篇里流淌,想起過去與未來盡是淼漫,“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不如想念故鄉吧,故鄉不會辜負故人。宇宙廣袤,而家鄉只有一處。

        為了更貼切地抒發鄉愁,詩人將想象插上了飛翔的翅膀。武元衡為中唐政壇重要人物,亦有輕柔詩情。在一個春天,他這樣寫道,“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春風殷勤,鄉夢翩躚,相互交織著回到故鄉,這真是一個好夢。宋代詩人李覯則發了癡嗔,落日處不是天涯嗎?天涯處不是家鄉嗎?為何眺望不見?“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重重復重重,鄉路阻且遠。

        “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宋代詩人王禹偁因風光與故鄉相似,將異鄉當成了故鄉。有時候,僅需幾個意象,便能感知到天涯與家鄉的距離。“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溫庭筠在這一聯,只是鋪陳了六個意象,卻寫盡了羈旅之艱辛。羈旅之情背后,是隱藏不住的思鄉之情。“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元曲大家馬致遠一首散曲小令《天凈沙》,也是將多種意象并列,組合成一幅寂寥的秋郊夕照圖,落魄羈客四處漂游,身在天涯,心在哪兒呢。

        惆悵至深,則成斷腸。柳宗元思鄉念鄉雖九死其猶未悔,“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斷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這種感情強烈到無法抑制,恰如“山洪陡發,瀑布奔流”,他渴望獲得一種分身的能力,在千百座山頭佇立遠望,只為看一眼故鄉。而韋莊對故鄉卻是一種盤旋郁結的感情,他寫道“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長安人韋莊身在江南,大有樂不思蜀之意。在結尾處,他更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這是真心話嗎?說“莫還鄉”實則正由于想到了還鄉,為何念了“莫”字訣呢?因為身在晚唐亂世,他的故鄉長安已成彌漫烽火之地了,斷腸的悲哀正在于此。

        在異鄉住久了,有時會模糊故鄉與異鄉之別。唐人劉皂有詩云,“客舍并州數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又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咸陽是故鄉,而并州是曾生活過的地方,半世度過,又來到一個新地方,對咸陽、并州的感情竟一并涌起,究竟哪一邊更有分量,自己也說不清了。這一點蘇軾也一定有共鳴,他也是長年奔波在路上的人,一個叫作柔奴的侍女,隨東坡友人被貶嶺南,而今又要回到故鄉,蘇軾問她嶺南的生活應該不好吧,她的回答只是七個字,“此心安處是吾鄉”。是啊,當一個人的心得到安放,腳下的土地就是故鄉。多年后,蘇軾在羅浮山笑著宣言,“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中國人兒時就會背誦的詩。對家的思念,注入了我們的血脈中,構成了我們文化中一個重要的部分。春節將至,再怎么忙,也不要忘了回家看看。請帶著這份詩意踏上回鄉的旅程,去感受家的暖意。(中國紀檢監察報 作者:蔡相龍 李睿)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香蕉| 男女下面的一进一出视频| 大地资源在线资源官网|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网站| 欧美黑人xxxx性高清版| 四虎影视在线观看2022a| wwwxxx国产| 夫妇交换性3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 欧美最猛黑人XXXXX猛交| 卡一卡二卡三在线入口免费| 国产极品粉嫩交性大片| 在线www天堂资源网| 动漫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91| 伊人久久综合精品无码AV专区| 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久久人人爽人人爽AV| 免费看美女被靠到爽的视频| 免费日产乱码卡一卡| 免费高清在线影片一区| 伊人网综合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91麻豆国产福利精品| 攵女yin乱合集高h小丹| 亚洲av永久无码嘿嘿嘿| 深夜福利网站在线| 午夜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最大激情中文字幕| 黄色三级免费电影| 蜜臀AV无码精品人妻色欲| 精品欧洲男同同志videos| 男女一边摸一边爽爽视频| 欧美精品18videosex性欧美| 欧美夫妇交换完整版随便看|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综合二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妇女被猛烈进入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