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晚會主打“真”,多位藝人仍被質疑假唱
跨年晚會主打“真”,多位藝人仍被質疑假唱【收視率央視拔得頭籌,北京臺盡顯首都風韻,多家衛視宣稱“全開麥”,“跑調”“破音”上熱搜】
數據截至2023年12月31日,來源于各大衛視公布的部分藝人陣容(不包含公開資料無法查到年齡和具體信息的嘉賓、組合)
2023年12月31日,一年一度的跨年晚會在熱議聲中落下帷幕。各衛視平臺爭奇斗艷,紛紛在“全開麥”、“黑科技”、文化名片、沉浸互動等各方面飆出新高度。根據酷云數據顯示,12月31日黃金檔至零點檔,《啟航2024——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跨年晚會》以收視率超4.83%,市占率破18.7%拔得頭籌;湖南衛視跨年晚會、江蘇衛視跨年晚會分別以2.17%和1.11%位列第二、第三位。而在2024跨年晚會相關話題中,“破音”“跑調”“假唱鑒定”等則成為高頻熱搜詞匯。
北京衛視
凝聚責任與溫度解碼文化北京精神內核
如何通過創意和主題,與更廣泛觀眾實現情感共鳴,飽含現實溫度,這是近年來各平臺都在不斷思考和摸索的命題。而北京衛視《踏上新征程——2024BRTV跨年之夜》就做出了極佳的樣例。
該晚會在主題上,切中時代脈搏,把2023年的年度熱點話題和時代精神融入節目創作之中,以高格調立意、高標準呈現、高品質制作呈現社會的發展變遷和首都文化建設的點點滴滴,引發了觀眾共鳴和大眾記憶。在歌舞節目中,晚會以“讓情感激發美好記憶,提振前行信心”為準則,集結了崔健、羅大佑、譚詠麟等音樂唱將,以一首首耳熟能詳的懷舊樂曲喚醒觀眾的時代記憶。此外,晚會還結合文旅復蘇、文化之都建設等與北京相關的熱門話題,邀請文化學者、文旅博主、導游等不同身份的講述者分享自己與北京的點滴故事。文化名家馬未都帶來演講《我愛北京》,旅行博主房琪暢談《我在乎的2023》,他們從各自的經歷出發,講述新老北京始終不變的古都風韻與文脈綿延。整臺晚會盡顯首都文化之深厚浩蕩,兼新時代氣象之蔚然大觀,不僅充滿對新一年的希冀與熱誠,更為高水平扎實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凝聚更為廣泛的、更加強大的精神力量。
其他衛視
“破音”證真唱,“跑調”上熱搜 非專業歌手也要尊重舞臺
在歷年跨年晚會播出期間,觀眾對明星“假唱”的聲討與吐槽從不缺席。在今年大眾對“真唱”的持續呼吁與期盼之下,各平臺在宣傳之初就紛紛表示拒絕“假唱”,主打“全開麥真LIVE(現場)”。但,由假變真,晚會就能更好看嗎?結果似乎并不盡然:“假唱”弱化了,但“跑調”“破音”“對口型”卻成為新的熱議話題。
無論是“謝娜唱哭了”還是“張韶涵改唱法了嗎?”都能看出各家衛視在“真唱”上做出了改變與突破。多年秉承“全開麥”原則的江蘇衛視在“真唱”上充滿誠意,但也貢獻了最多的“翻車”舞臺,例如歌手王源疑似破音,王俊凱被評氣息不穩,演員于適自彈自唱卻被吐槽“喊麥”,尤其孟子義在和周華健等歌手合唱時更是跑調得極為明顯,并因此登上熱搜。有觀眾開玩笑說衛視為證明真唱,而單獨提升了她的麥克風音量。
當“真唱”成為市場中的基礎原則與普遍性事件,“假唱”就被凸顯得更為敷衍與虛假。2024跨年晚會上,虞書欣、趙露思、白鹿、娜扎等藝人因口型疑似沒對上而被觀眾質疑“假唱”;楊紫、王一博、宋茜、龔俊、田曦薇等是否“假唱”或“墊音”直至今日依舊爭論不休。
新京報采訪到每年都觀看跨年晚會的觀眾丁先生,他表示,對各衛視提倡的真唱特別歡迎,雖然也對“翻車”情況有了一定預期,但聽到“難聽”歌聲的那一刻,還是有些失望,“既然上臺表演,對應的是一定的利益,那表演者就應該有相應的業務水平,事后道歉于事無補。”觀眾許女士持同樣觀點,“認可‘術業有專攻’這句話,所以不會要求演員一定要唱得跟歌曲磁帶一樣毫無瑕疵,但即使唱不了高水準,也不意味著假唱、走音、掉拍……知道很多演員事務纏身,但還是應該多加練習,才能不辜負舞臺。”業內人士王先生表示,通過2024年跨年晚會的“演練”,相信“真唱”會日漸成為晚會主流。
■ 數據解讀
據新京報記者統計的數據顯示,在北京衛視、浙江衛視、湖南衛視、江蘇衛視、東方衛視五大衛視平臺的跨年晚會嘉賓中,歌手至少占當晚嘉賓數量的60%,其中江蘇衛視、浙江衛視都高達80%以上,北京衛視甚至是全歌手陣容。此外在嘉賓年齡的分布上,20歲-39歲階段的年輕藝人仍是絕對主力軍,但各衛視也大量邀請了40歲-60歲的實力派歌手。像北京衛視60歲以上藝人就占比接近17%,其中不乏譚詠麟、羅大佑、崔健等殿堂級歌手。
新京報記者通過統計2019年-2024年跨年晚會還發現,有多名歌手連續多年參加同一平臺的跨年晚會,比如李宇春、華晨宇、大張偉、胡彥斌連續6年分別在江蘇衛視、湖南衛視、浙江衛視跨年晚會上一展歌喉;薛之謙則連續5年登上江蘇衛視舞臺;張碧晨、李榮浩、關曉彤、周深、劉宇寧連續4年“常駐”同一平臺跨年晚會。
新京報記者 張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