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供需對接更精準——中國海外學子報國行走進浙江舟山
為鼓勵廣大海外留學人員通過項目產業對接、畢業歸國就業、回國創業等多種方式為國服務,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留學人員和專家服務中心、中國留學人員回國服務聯盟持續開展“中國海外學子報國行”系列活動。
日前,多位中國海外學聯組織代表走進浙江舟山,感受這里的產業發展氛圍和招才引智誠意。
“以前活動大都在省一級,現在更精準深入,直接對接相關市區,帶領海外學聯組織負責人到當地參訪,深入了解各地對海外人才引進方面的需求和特點。”作為此項活動中國海外學聯組織召集人,北美碩博聯盟負責人說。
比如這次舟山之行,更多聚焦海事服務、石油化工、海洋漁業等領域的巨大人才需求,北美碩博聯盟組織了15個國家的二十余位海外學子、海外項目代表前往浙江定海工業園區的多家公司實地考察當地創新創業環境。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留學人員和專家服務中心、舟山市人才相關部門負責人和來自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國的11位海外學聯組織代表開展座談會,深入了解人才供需情況。
全日本學友會創新創業部部長黃娟感受到,舟山市為了吸引優質人才在政策供給、組織保障、產業規劃引導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各種支持政策也給了我們海外學子學成歸來報效祖國很大的支持與鼓勵。”她表示,目前在日留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比較關注項目可實施性、落地情況及今后發展可能性等。而海外學子回國就業創業面臨的最大的難題就是信息不對稱,相關專業人才無法找到匹配的崗位。
全西學聯主席段煉看到,舟山在船舶海工、海事服務、海洋旅游等方面的產業優勢和西班牙的藍色經濟高度契合。“特別是對在西班牙學習船舶制造、海洋旅游產業、新材料等相關專業的中國留學人員有著更強的吸引力。”同時,他也感受到舟山市出臺的“黃金六條”等針對海外高層次人才的政策,在購房、薪金、子女入學、家人看病就醫等多維度為人才的考慮,彌補了舟山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
“對國情省情的不斷學習和深入了解,更加讓我感受到了黨和國家對人才的渴望,也意識到新時期學聯在內引外聯上承擔著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段煉說。
“隨著中國加強對高質量人才的引進,留學生回國就業的趨勢也在變化。”波蘭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創會主席李青怡認為,波蘭語專業的學生如果同時具備海洋經濟或相關領域的知識,在舟山這樣的城市會有更多機遇。“波蘭學聯未來的活動將更加專注于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特別是與地方產業發展緊密相關的領域。
在荷蘭,目前有中國留學生1萬余人,其中博士生所占比例過半,碩博學生占比超七成。荷蘭在船舶制造、海洋工程、物流管理等海洋相關專業世界排名均位居前列。全荷學聯主席陳榆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最近,全荷學聯開展了對荷留學生求職意向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接近60%的學生對城市的舒適度非常關注。“舟山的人才政策非常開放,不僅給予高層次人才的發展空間、獎勵力度都比較大,還實行了柔性引才制度,讓不在舟山定居的人才也可以開展科研合作”。
“身邊許多同學對學成后回國就業或創業確實抱有很大的興趣,特別是國家在科技、教育、醫療等領域的發展速度和潛力,吸引了大量海外留學生的注意。”第四次參與報國行活動的澳大利亞中國留學生交流聯合會主席董一杰說。
中國海外留學人員報國行活動已開展11期。今年以來,作為海外留學組織召集單位,北美碩博聯盟已聯絡組織超過30家海外中國學聯參加,分別走進四川成都雙流區、浙江湖州南潯區等地。未來該系列活動將持續深入展開,同時還會組織更多形式的海外留學人員中國行系列活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沂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