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裁判制度是否有效關鍵看執行
12月24日,CBA公司開出罰單,對福建男籃主帥朱世龍處以停賽兩場、罰款人民幣7萬元。一天之前,朱世龍在率隊和天津男籃的比賽中,因不滿裁判員的判罰,情緒激動的他,甚至憤怒地將戰術板扔進場地。
最近一段時間,CBA聯賽變得格外“熱鬧”。在朱世龍之前,阿的江、邱彪、丁偉等主教練,都曾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表達對CBA裁判判罰的不滿,并引發了媒體、球迷的熱議。
由于輿論的關注,中國籃協日前特別舉辦了有關裁判工作的媒體日活動,裁判員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了裁判員委員會基本情況、籃球裁判員現狀、職業聯賽執裁等情況。目的是向外界傳達中國籃球裁判工作的相關信息,達到溝通、交流、理解的目的。
根據中國籃協裁判員委員會副主任陸永明的介紹,目前中國籃協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裁判員管理制度。其中,2022年中國籃球裁判員升降級制度正式落地,執裁賽事分為U系列賽事、WCBA和NBL聯賽、CBA聯賽和國家隊賽事3級,裁判員按照20%-70%-10%原則進行升降級。近兩年通過裁判員升降級制度,有29人次升級到上一級賽事,有24人次降級到下一級賽事。
“通過升降級有效地激勵了年輕裁判通過努力提高自身能力而進入更高級別賽事的積極性,也有效限制了常年在聯賽中安于現狀的裁判員。此機制得到了業內絕大部分裁判員的擁護和支持。”陸永明說。
中國籃協裁判員委員會主任馬立軍則對裁判員監評報告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他說,每場比賽結束后,中國籃協裁判員委員會將針對該場比賽3名裁判員的執裁情況,從比賽控制、判罰、規則解釋執行、裁判法、團隊合作和賽場儀表儀態6個維度、共84個細項進行逐一監評,并出具內部監評報告。
有了如此完善的制度保障,中國籃球裁判理應對中國籃球發展、提升,起到促進作用。但事實情況卻恰恰相反,CBA聯賽的爭議判罰始終不斷,以至于球員在場上抱怨,教練員在場邊表達不滿,俱樂部投資人甚至直接闖入裁判員休息室怒斥——南京同曦男籃老板陳廣川就在一場比賽結束后,憤怒地對著當值裁判員咆哮:“有你這種職業道德特別差的裁判,中國籃球能好嗎?”
事實上,不論是球迷還是籃球相關從業者,之所以對裁判普遍感到不滿,并不是因為在一些判罰上的錯漏判——既然是人為的判罰,就肯定會出現失誤,沒有人奢望判罰是100%正確。外界之所以對裁判工作普遍持否定態度,是因為我們片面對標國際籃聯,而忽視了中國籃球裁判當下的實際情況。
比如最后兩分鐘裁判報告。之前,CBA公司在負責裁判工作時,曾一度對外公布裁判員在比賽最后兩分鐘的執裁報告。觸發條件是,兩隊分差在5分以內,比賽結束時兩支球隊分差也在5分之內。當時,這個做法收到了非常積極的效果,一方面讓外界更加了解籃球比賽的規則,另一方面是對裁判員工作起到了監督和促進作用。但是,由于國際籃聯的比賽沒有相關規定,CBA裁判報告后來被取消了。
“我們在國際籃聯和歐洲聯賽的比賽中是看不到裁判報告的,我也特別想看世界大賽當中裁判的判罰是對還是錯,但我也看不到。所以在對標國際標準后,我們沒有對外公布。但每場比賽是有裁判報告的,而且很詳細,這個是用于裁判員的內部使用和學習的。”陸永明說。
和裁判報告類似的是NBA的挑戰判罰機制。在NBA,每支球隊在比賽時,教練員都有一次挑戰裁判員判罰的資格。規則允許教練員提出兩種挑戰:關于球員犯規和關于球權歸屬。在犯規挑戰中,教練員可以質疑裁判員對球員犯規的判罰,從而有可能讓裁判員重新審視該判罰。在球權歸屬挑戰中,教練員可以質疑裁判員對球權的判斷,例如在攻防轉換時是否正確地判定了球權的轉移。
其實,這非常適合CBA聯賽當下的裁判水平,進一步提升聯賽判罰的準確性,減少因關鍵時刻的爭議判罰影響比賽結果的幾率,但同樣是因為國際籃聯未有相關規則,這項措施也不可能在CBA聯賽落地。但過多的爭議性判罰的出現,恰恰說明CBA聯賽在裁判員工作上,還有很多方面需要細化。
“一項賽事是由很多部分組合在一起的,比賽規則、裁判員是很重要的一環。規則在變化,裁判員人數也在變化,大家都希望提高裁判員判罰的精準度。對于裁判員相關工作,希望大家多提意見,將我們的比賽打造得更好、更精彩、更流暢。”中國籃協主席姚明說道。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屾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