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繪就鄉村振興新藍圖
“優化村莊布局、產業結構、公共服務配置”“推動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在12月19日至20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這些提法讓人眼前一亮。
不少專家表示,此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明年的“三農”工作單獨列出部署,“三農”工作的重要程度進一步提高。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出了更細化的闡述。
“明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第二年,根據新的形勢,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一些新的表述。”中國人民大學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教授鄭風田舉例說,比如在推動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方面提及鞏固大豆擴種成果,在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方面提到“健全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制度體系”,還特別提到要優先把東北黑土地區、平原地區、具備水利灌溉條件地區的耕地建成高標準農田。
他尤其關注到此次會議提及的“適應鄉村人口變化趨勢,優化村莊布局、產業結構、公共服務配置”。鄭風田分析,一方面農村人口結構在變化,有的村莊人口大幅度減少,有的村莊甚至“空心化”,“這需要適應人口變化趨勢,精準推進鄉村建設”;另一方面,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更有針對性,需要“有力有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并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終究還是要看有沒有效”。
“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各地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此次強調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從‘加大推進力度’和‘更加明確重點’兩方面對鄉村全面振興提出的要求。”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2024年,我國要在鞏固夯實糧食安全成功做法的同時,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他尤其提到此次會議提及的“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這意味著各地各部門要更加履職盡責地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既要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又要加強定點幫扶,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討論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討論稿)》。會議強調,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即“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記者注)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從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出發,找準鄉村振興的切入點,提高工作實效。
今年是“千萬工程”實施20周年。在鄭風田看來,浙江省的“千萬工程”被當地農民群眾譽為“繼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黨和政府為農民辦的最受歡迎、最為受益的一件實事”,值得在全國范圍推廣,值得多地學習。
據統計,截至2022年年底,浙江全省90%以上的村莊達到新時代美麗鄉村標準,創建美麗鄉村示范縣70個、示范鄉鎮724個、風景線743條、特色精品村2170個、美麗庭院300多萬戶。
“預計在明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尤其是其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等內容會有更具體的體現。”鄭風田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千萬工程”是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是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在他看來,農民最想解決的實事就是提高收入。鄭風田結合此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的“實施農民增收促進行動”說,2012年到2022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88降至2.45,但城鄉差距依然突出。
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也表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農民增收仍然是關鍵。他說,當前,鄉村振興已進入質量提升的新階段,在這個階段,努力發展鄉村產業,幫助農民持續增收,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農林牧副漁,應該充分發揮各個領域的有限資源,因地制宜,適合什么做什么,發展各種各樣的產業,這也是幫助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朱啟臻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云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