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超深層油氣勘探關鍵技術 實現由“打得成”到“打得快”“打得準”重大跨越
央視網消息:深層、超深層已成為我國油氣勘探的主陣地,油氣資源量占全國油氣資源總量的34%。當前,塔里木盆地勘探開發全面進入超深層,已經建成我國最大超深層油氣生產基地。
在5億年前的寒武紀時期,塔里木盆地還被稱作塔里木海。億萬年的滄海桑田,讓海洋中沉積的碳酸鹽地層深埋在數千米的地下,慢慢形成了石油和天然氣。在海進海退的過程中,盆地快速形成了碳酸鹽巖地層,在地層運動和流體溶蝕下,形成了儲集油氣的空間。油氣運移后,就被封存在近萬米深的“房間”里成為地下“寶藏”。
中國石化西北油田油氣勘探管理部副經理 李海英:我們創新形成超深層儲層立體成像技術和縫洞體精細雕刻技術,這兩項技術相當于給地球深部做CT掃描,斷裂識別精度從30米提高到目前的15米。我們找到了破解超深層油氣資源的“密碼”,這些貫穿深部的大斷裂不僅是油氣通道,還可以成為儲存油氣的“房子”。
由于塔里木盆地地質條件與世界其他盆地完全不同,地質構造復雜多樣,油氣藏普遍存在超深、超高溫、超高壓等勘探開發難題。在塔里木盆地打井,鉆井到達一定深度極限后,每向下1米難度都面臨著幾何倍數增長。
中國石化西北油田工程技術管理部經理 劉湘華:我們攻克了抗高溫鉆井液體系、測控儀器、完測工具等關鍵裝備和技術。探索形成了8000米級復雜超深層井身結構設計技術,不僅實現了由“打得成”到“打得快”“打得準”的重大跨越,還實現了降低成本、效益開發。
在塔里木盆地,目前深度8000米以上的井超過200口,探明資源量達50億噸,已知超深油氣資源量位居全國各大盆地之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