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觀瀾)臺胞尋根謁祖熱 開漳圣王文化牽兩岸
中新社漳州11月2日電 (張金川 廖珍妹)作為開漳圣王文化祖地的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縣,如今興起了臺胞尋根謁祖熱。
8月7日,臺灣臺南市勝安宮35名臺胞組團來到云霄進香;9月12日,臺灣屏東宗親回到云霄省親,參訪燕翼宮、威惠廟等,期許“兩岸和諧,共享太平”;10月9日,臺灣嘉義三官萬然宮主任委員吳培裕一行46人來到威惠廟朝圣……今年來,臺胞團組紛至沓來,尋根謁祖。
“他們回來祖地祭拜開漳圣王,我們很歡迎,這是兩岸共同的信仰和精神紐帶。”每每臺胞前來,威惠廟管委會工作人員吳源鑫總是陪同參觀,“臺灣開漳圣王信仰濃厚,信眾尋根熱情高漲”。
云霄是開漳圣王將士后裔的原鄉故地、臺灣開漳圣王信仰的香緣祖地,人文底蘊豐厚、史跡豐富,今年初獲批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據統計,每年到云霄尋根謁祖的臺胞超1萬人次。
據史料記載,公元669年,唐朝將領陳政、陳元光父子率中原87姓將士,奉詔入閩平亂。后來,陳元光奏請朝廷在云霄建立漳州郡。從此,陳元光被尊稱為“開漳圣王”,開漳圣王文化也逐漸形成,并隨著陳氏父子及其將士后裔移居臺灣而在寶島傳承發展。如今,臺灣有開漳圣王宮廟380多座,信眾逾1000萬人。
位于云霄縣城的威惠廟,規模宏大,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廟里,“惠澤四海”“漳臺圣宗”“弘揚圣王圣德 促進兩岸和平”等一塊塊牌匾高懸。吳源鑫說,威惠廟寓意“威國惠民”,主祭開漳圣王陳元光及其父親陳政等開漳先賢,是兩岸開漳圣王文化交流點之一。
目前,漳州有開漳圣王宮廟超過400座,其中云霄125座。吳源鑫告訴中新社記者,威惠廟開漳圣王金身1994年以來曾四度赴臺巡安祈福,行程遍及臺灣20多個縣市,參與宮廟達300多座。
在云霄,每年農歷二月十六為開漳圣王誕辰紀念日,當地都要舉行祭祀活動;元宵節期間,當地也舉行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活動,再現開漳圣王及其將士的戍邊場景。吳源鑫說,云霄開漳圣王巡安民俗已被列為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到了臺灣;威惠廟也同多家臺灣宮廟結為了友好宮廟。
燕翼宮是開漳圣王陳元光的故居,始建于唐垂拱年間。身為開漳圣王后裔的燕翼宮管委會主任陳嘉川說,兩岸同根同源,宮廟往來密切,臺灣開漳圣王廟團發展協會、臺灣開漳圣王信俗文化聯盟等時常組團來祭拜。
“這里是我們祖先的家鄉,我們本就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受新冠疫情影響而3年多未“登陸”的金門縣議會議長洪允典,今年3月來到云霄參加紀念開漳圣王誕辰1366周年慶典活動,希望兩岸民眾常來常往、親上加親。
除了威惠廟、燕翼宮,云霄還有開漳歷史紀念館、陳政墓園、開漳故城西林漳州衙署舊址、將軍山公園、魏媽廟文化園等,都是海內外開漳將士后裔和開漳圣王信眾的尋根謁祖常去地。
在云霄縣開漳歷史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湯毓賢看來,現有2300萬臺胞中,近千萬祖籍漳州地區,追本溯源,其中多為中原87姓將士后裔。“元明清以來,中原87姓將士后裔遷徙臺灣及海外地區,將開漳圣王信俗帶至當地。”
“開漳圣王文化集兩岸血緣、神緣、祖根于一身,其中的血緣紐帶是有別于其他信俗文化的顯著特點。”湯毓賢提出,進一步挖掘開漳圣王文化,推進開漳圣王文化園建設,豐富拓展進香朝拜、尋根謁祖、族譜對接、文化交流等活動,造福兩岸同胞,助力兩岸融合發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