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榨菜發展出的大產業 解鎖“重慶寶貝”涪陵榨菜產業發展密碼
一顆青菜頭變成一包榨菜需要幾步?一包“小榨菜”成為當地高質量發展主導產業,重慶市涪陵區做了哪些堅持和創新?10月10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重慶主題采訪團來到涪陵,走進涪陵榨菜一線生產車間,尋訪高質量發展的“涪陵回答”。
涪陵榨菜,與歐洲的酸黃瓜、德國的甜酸甘藍,并譽為“世界三大名腌菜”,當地人也稱其為“重慶寶貝”。
近年,涪陵建立鮮銷及加工優質青菜頭種植基地,打造中國榨菜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出臺《關于深入推進涪陵榨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系列產業扶持政策;打造榨菜科研平臺,培育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涪陵區堅持走“科創+”“綠色+”雙驅發力的榨菜發展路。
涪陵區種植青菜頭面積常年穩定在73萬畝左右,產量則在170萬噸左右,綜合產值穩定在132億元左右,均居全國第一。
“涪陵榨菜之所以能在百家百味的咸菜中脫穎而出,靠的不僅是工藝的傳承,更是變革中的創新。”重慶市涪陵榨菜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總經理趙平談到,目前,集團以“榨菜+”為核心理念,力求滿足消費者“健康、多元、便捷、精致”的消費訴求。
為迎合年輕群體口味,當地推出水果榨菜、榨菜醬油、榨菜速溶湯、烏江榨菜醬等多種新產品,布局“未來榨菜”產業。
廣大青菜頭種植農戶是涪陵榨菜“長期保鮮”的源泉。
村民楊世海是當地的種植大戶,共承包80畝土地,利用機械化種植青菜頭,每畝地每年大約產出5000斤。如此產量,楊世海并不愁銷路,“我們跟榨菜集團簽了協議,不管市場行情怎么變化,我們都有保護價”。
涪陵區建立了“一個保護價、兩份保證金、一條利益鏈”榨菜利益平衡機制。“一個保護價”即每年青菜頭收砍之前由政府制定保護價,“保護價+隨行就市”價格調節,確保農戶利益,避免“菜賤傷農”;“兩份保證金”即農戶向合作社、合作社向企業交納履約保證金,確保青菜頭種植和收購的穩定。
按照“保底分紅+工資收入+收益二次分配”的方式,穩定運行保護價收購機制、“榨菜企業+加工戶+農戶”合同收購模式、“公司+基地農戶”訂單生產模式三種模式,保障廣大農戶權益。
當前,涪陵全區入股農戶近21000戶,帶動全區16余萬農戶60余萬人增收致富,全區菜農人均榨菜純收入3000元以上。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譚思靜 記者 耿學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