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稻田畫里藏著滿滿的科技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夏烯然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培蓮)9月3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黑龍江主題采訪團來到富錦市萬畝水稻公園,揭秘稻田畫是如何“繪制”而成。
富錦市萬畝水稻公園是全國“田園綜合體”六大樣板項目之一,也是黑龍江省首個田園綜合體。富錦市旅游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史偉寧介紹,這個田園綜合體于2017年打造建設,園區面積4萬畝,2022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每年3月份,我們就開始設計當年的稻田畫主題。”史寧偉說,設計者是富錦市旅游發展中心的工作人員,并非專業設計者,但大家各盡所長,用精美的3D稻田畫為富錦大米代言。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乘電梯上到39米高的燈塔式觀景亭上,看到《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現代農業 龍江先行》《富錦大米 香飄中國》《逐夢》4幅稻田畫。其中最大的一幅是《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由萬里長城、華表和紅綢三個中華民族代表性符號組成。
在富錦市萬畝水稻公園里,不僅可以欣賞3D稻田畫,還可以在田間地頭體驗插秧,射箭等項目。此外這個水稻公園還有住宿、研學等功能。
據了解,世界上有12種顏色的水稻。適合富錦經緯度的種植景觀稻有7種,在萬畝水稻公園都有種植。
史寧偉介紹,稻田畫的第一步是設計圖紙,根據圖案需求,預算彩色種子數量;第二步為定點測繪,通過GPS定位,用小竹竿在稻田里定數萬個點,連成線后確定每個區域種什么顏色的秧苗;第三步則是由100位農民歷時15天,按點插苗,繪制出這4幅精美的3D稻田畫;后期再進行田間管理,比如移栽補栽。
對富錦市而言,稻田畫不僅是旅游資源,更是農民們勤勞與智慧的展現,他們用精美的稻田畫為家鄉水稻代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