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廣州金融業增速居北上廣深津渝六大城市之首
9月3日,2023年服貿會廣州金融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上半年,全市金融系統持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有效防控金融風險,金融業支柱地位進一步凸顯,對經濟社會貢獻度不斷提升,為全力以赴推動“二次創業”,奮發有為開創廣州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提供重要金融支撐。
據介紹,上半年,廣州市金融業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勢頭,全市金融業增加值1410.77億元,同比增長7.8%,高于全國增速,與廣東省增速持平,增速居北上廣深津渝六大城市第一位。截至7月末,全市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8.55萬億元,同比增長8.33%;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7.40萬億元,同比增長10.43%。1-7月份全市保費收入1173.53億元,同比增長18.67%,規模居全國城市第三位。1-6月,全市累計證券交易額14.31萬億元,期貨營業部累計代理交易額7.88萬億元;直接融資金額1534.61億元,同比增長79.07%。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業總資產達到11.75萬億元;1-7月,全市金融業稅收372.2億元,同比增長2.9%,占總稅收比重10.7%,為全市第四大稅源產業。
廣州加強產融深度對接,舉辦金融助推廣州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簽約活動推進會,促進29家全國性金融機構總部與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與38家企業簽署52個項目合作協議,融資總額4650.7億元。深化企業上市高質量發展“領頭羊”品牌,多措并舉培育優質上市公司,今年以來新增上市公司10家,現有境內外上市公司227家,總市值約3萬億元,上市公司累計募資超6000億元。
同時,廣州持續深化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截至上半年,廣州綠色貸款余額9621.94億元,同比增長34.12%,占全市各項貸款比重13.04%;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碳配額現貨成交量超過2億噸,成交額超過56億元,居全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首位。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不斷創新拓展,新增數字人民幣提取公積金、發放工資補貼以及乘坐公交、地鐵等重點民生應用場景。
廣州高標準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全力支持廣州期貨交易所發展,推進不斷豐富產品體系,截至8月15日,工業硅期貨期權累計成交量1460.81萬手,成交額9031.42億元;7月21日、7月24日,經中國證監會批準,碳酸鋰期貨、期權正式上市,對助力新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服務鋰電產業保供穩價具有積極意義。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謝綺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