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在祖國的邊境線上做“一棵樹”
從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圖鎮出發,一路向北,繁華熱鬧的城鎮漸漸遠去,稀疏的植被在一望無際的沙地中若隱若現。
楊寧執守的甘其毛都口岸,位于距海流圖鎮133公里的荒漠腹地。甘其毛都蒙語意為“一棵樹”,寓意著當地干旱惡劣的自然條件。甘其毛都北面與蒙古國南戈壁省毗鄰,既是我國一類陸路口岸、重要能源進口通道,也是內蒙古通關量和貿易額最大的公路口岸。
1993年出生的楊寧是巴彥淖爾邊境管理支隊的一名民警,2017年,楊寧從內蒙古大學畢業后,毅然決定入伍,進入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原巴彥淖爾市公安邊防支隊服役。
“一年只刮一次風,一次從春刮到冬?!碑數鼐用袢绱诵稳葸@里的惡劣氣候。第一次到邊境線上,楊寧就領教到大風的厲害:春季的大風卷起層層黃沙,讓執勤的楊寧睜不開眼,吃了滿嘴的沙。冬日凜冽的風刮在臉上,像是刀子劃過般疼痛。楊寧里里外外穿了五六層衣服,即便是棉襖加上軍大衣,也無法抵御寒風刺骨。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明確公安邊防部隊集體退出現役,轉隸于國家移民管理局。
楊寧再一次面臨抉擇:或者是跟隨部隊集體轉制,在距離家鄉1500多公里且工作環境艱苦惡劣的邊疆駐守,或者是回到老家河北唐山,找一份穩定的工作,過著陪在父母身邊、平穩安定的日子。
“其實我也想回家,但是有國才有家,大家都回家了,誰來戍守邊疆?”糾結過后,楊寧還是做出了與大多數畢業生不一樣的選擇。
起初,楊寧的父母強烈反對。楊寧一遍遍和父母解釋,“您兒子守衛祖國邊疆,你們臉上也有光呀?!弊罱K他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轉隸期間單位交給了楊寧一塊“硬骨頭”,負責核查200余名士兵的報考條件。連續一個多月,楊寧每天工作近20小時,一頁頁、一項項核查士兵資料。
在此期間,楊寧還幫助僅有高中學歷的戰友們復習備考。楊寧曾備考過中央財經大學的研究生,僅僅差幾分就能通過初試。楊寧把自己的學習方法教給戰友,告訴戰友如何高效記筆記,耐心地為戰友解答難題。轉改考試后,楊寧的成績位列總隊前茅,他所在中隊的考試錄取率為100%。
轉改成為移民管理警察后,楊寧發現支隊存在著隊員年齡小、能力較弱的問題。楊寧弄懂吃透理論政策,將晦澀難懂的理論轉化為切合實際、便于操作的具體動作,他還不斷創新訓練方式,經常一句警告語、一個規范動作,就揣摩研究到凌晨。在楊寧的努力帶動下,巴彥淖爾邊境支隊民警實戰能力大幅提升。在總隊大練兵年度考核中,成績位居內蒙古地區前列。
針對部分新警文化水平不夠高、知識儲備不夠、公文寫作能力欠缺等問題,楊寧把士兵轉改民警業務能力素質提升作為工作重點,經常與同事們交流,并主動向領導建議,推行機關基層雙向聯動機制,讓新警可以結合自身興趣和薄弱環節,有選擇地前往機關進行實踐鍛煉,學習辦文辦會。
7月19日21時,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給楊寧打去采訪電話時,他還在辦公室加班。楊寧說這是工作常態。他希望自己事事做到完美。
作為“全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的獲得者,回望自己過去的選擇,楊寧建議高校畢業生:“不要好高騖遠,到最基層、最一線、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p>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石佳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