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暢通“毛細血管” 超大城市治理有溫度也有精度

      發布時間:2023-05-18 11:0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一迪 魏其濛

        綿延流長的蘇州河流淌著時代的印記,見證了上海這座城市的滄桑變化。作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上海的蘇州河畔曾匯聚了一批優秀的民族企業。但曾幾何時,工業廢水的排放也為蘇州河的水環境帶來嚴重污染。經過治理,如今,蘇州河沿岸開始成為老百姓流連忘返的“城市秀帶”。

        “從昔日的‘工業銹帶’逐步蛻變為今天水清、岸美、宜游的‘生活秀帶’,蘇州河見證了上海城市的更新和發展,成為上海治水成效的集中體現和典型示范。”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張永剛在近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活動中說。

        從“還河于民”“還岸于民”、構建居民“15分鐘社區生活圈”,到推進“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平臺、構建智慧醫療服務體系,正是這些有科技、有溫度、有精度的服務讓這座超大城市變得更具國際吸引力。

        “串珠成鏈”,水岸聯動打造“城市秀帶”

        從曾經的信和紗廠到如今容納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160家機構入駐的M50創意園,從曾經的上海被服廠到如今的青年共享商務社區創享塔,當工業的痕跡漸漸褪去,蘇州河重新煥發了生機。

        “水上游船航線的打造包括造船、建設碼頭等程序,一般都要2-3年時間,而蘇州河游船項目自去年年初啟動后,當年規劃設計、當年建設完成、當年投入運營,完成了4個碼頭、12艘游船的建設和打造。”上海浦江游覽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洪朝輝說。

        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黃浦江蘇州河發展協調處處長趙炅介紹,從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到“黃浦江沿岸地區公共空間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再到蘇州河兩岸貫通和品質提升工程,黃浦江沿岸地區動遷安置企事業單位3500家,釋放的濱江用地主要用于建設全民開放共享的濱江綠地、公園、廣場。

        2018年-2020年,蘇州河沿岸累計辟通了約63處“斷點”,新建了約15公里濱河“綠道”,實現了中心城區42公里岸線基本貫通,串聯了蘇州河兩岸約150公頃綠地和開放空間。

        上海城市治理的溫度不僅體現在“大工程”的建設,更反映在“小細節”的考量。

        與馬達聲轟鳴、燃油味刺鼻的傳統游船不同的是,當地政府特意為蘇州河打造的是綠色能源純電池游船,而且考慮到蘇州河河道較窄、沿岸居民較多的情況,游船的噪音在60分貝以內,夜間游船燈光和碼頭燈光的角度和亮度上都做了非常人性化的設置,不會產生任何光污染。

        “游船不僅是提供水上觀光旅游的服務項目,更是做好水岸聯動、文旅融合的‘大文章’。21公里的岸線游覽,讓游客在感受上海綠色生態治理的重要成果。”上海久事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胡喆說,“串珠成鏈”,水上航線串聯起了沿岸五區的優質文旅資源,生動展現了上海的城市發展、紅色基因和工業記憶。

        老舊小區換新顏,探索城市更新新路徑

        在吳海良老人的家中,擺放著一張四口人的全家福,這是他們在新家照的照片。很難想象,過去他們一家人居住在一個32平方米的老式直套房里,和其余幾戶鄰居共用一個衛生間和廚房。“盼望了20多年,終于住進了光線充足的電梯房。”吳海良的老伴笑著說,她曾經在上海一家紡織廠工作,1996年住進單位分的位于上海市靜安區彭浦新村的房子,2018年搬進了現在住的電梯房。

        上世紀50年代,一批機電工業大廠落戶在原彭浦鄉地區,并在此建起了彭浦工業區。為了解決工人和家屬的住宿問題,1958年,彭浦工業區在這里建起了56幢職工宿舍,建筑面積達16.9萬平方米,遷入1200多戶職工家庭,形成了最早的彭浦新村,后續演變成了彭一、彭三、彭五、彭七4個住宅小區。

        “當時住進彭浦新村是一種身份的象征,早期只有勞模、先進工作者才有可能分到這里的房子。”彭浦新村街道辦事處主任李彥平說。

        彭一、彭三小區在設計時以大戶型為主,多為三房戶型,但受住房條件限制,一套三房戶型往往分配給兩到三戶人家居住,造成了合用廚衛的情況。稍晚建造的彭五、彭七小區部分住房也有同樣的情況。

        “以前走進這些小區,道路狹窄,兩側停滿了車,室內空間逼仄,狹窄的過道里堆滿了臉盆、自行車、舊書報、紙箱等生活物品,發生鄰里糾紛是家常便飯的事。遇上刮臺風,小區的積水能到大腿,安全隱患非常大。”李彥平說,雖然居住條件一般,但很多老工人對彭浦新村都有深厚的感情,他們不愿意離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家。

        如何改變這些小區的現狀,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讓曾經的勞模、先進工作者安度晚年,成為彭浦新村在城市更新發展中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2005年,上海市政府下發《上海市舊住房綜合改造管理暫行辦法》,彭浦新村街道探索出了“改擴建”“加層擴建”“拆除重建”等多種改造模式,為全市甚至全國的舊住房成套改造工作提供了充分借鑒。

        如今,該街道已先后完成彭五、彭七及彭三小區的改造,彭一小區也已開工建設,累計改造房屋102幢、改造面積180,222平方米、受益居民4907戶。歷經18年的實踐,彭浦新村街道已從整幢到成片整體改造,從廚衛獨用到電梯高層和生活配套,走出了一條城市更新路徑。

        上海市房管局副局長林偉斌介紹說,去年7月,上海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這項持續30年的民心工程畫上圓滿句號后,上海市又出臺了加快推進“兩舊一村”改造(即零星舊改、小梁薄板等舊住房成套改造和“城中村”改造)的實施意見,下決心用10年時間、分三步完成“兩舊一村”改造。

        數字化轉型賦能智慧醫療

        在上海,掃描歷史建筑墻身上的二維碼,就能“聽”建筑講故事;在上汽“黑燈工廠”無人車身車間示范生產線,76秒就能下線一輛整車;在上海長寧區,上萬名師生已經接入數字基座,享受到多“端”統一、一“屏”匯聚的數字化教育帶來的便利。一幕幕數字化場景體現了“數都上海”的美好生活。

        數字化轉型場景中,就醫問題是民生關切。2021年12月,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上海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圍繞構建整合型、智慧化、高品質健康服務體系,推動公立醫院向質量效益型、數字化精細管理型和科技創新驅動型轉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探索出一套以診療能力為核心、人工智能技術為支撐的智慧服務新路徑。

        在該院打造的呼吸內科虛擬診室中,患者可以和呼吸科醫生的數字分身進行沉浸式的交流,數字分身既有醫生的形象,又有醫生的音頻,更重要的是,因為人工智能的模型是在不斷訓練的,它問診的每句話、每個診療思路都匯集了呼吸內科專家的智慧。患者來線下候診時,可以先與虛擬醫生在虛擬診室進行交流,同時生成預問診報告。進入診室后,醫生就對患者的病史和基本情況有了初步了解,大大提高了接診效率。

        此外,該院還通過建設線上線下融合的互聯網醫院,推出了智能導診、智能預問診、院區導航等14項智慧服務,并且通過智能就醫助手統一調度,實現了“專職就醫助手”。

        “通過智慧醫院的建設,不僅能夠為患者提供更高效安全的醫療服務、為醫生提質增效,更能把中山醫院高水平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進行輻射和下沉。”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相關負責人說。

        據上海市衛健委副主任胡鴻毅介紹,上海市推進“便捷就醫服務”數字化轉型,完成精準預約、智能預問診、互聯互通互認、智能分診導診、智能院內導航、醫療付費一件事、電子票據、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中藥代煎配送等14個應用場景建設,實現市級醫院和16個區全覆蓋,各級醫院平均候診時間縮短至60分鐘內,有效緩解“掛號難、排隊長”現象。上海市194家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大部分已納入醫保結算,為患者提供便捷的常見病和慢性病在線復診服務。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色姝姝影院www| 奇米777视频国产|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欧洲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被公连续侵犯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一个人晚上在线观看的免费视频|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视频在线观看 | 宅男视频网站无需下载|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V| 毛片毛片毛片毛片出来毛片 | a级韩国乱理论片在线观看| 日本人与黑人xxxxx18|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直接观看黄网站免费视频|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播放|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鸭窝| 在线观看免费毛片| 中文字幕国语对白在线电影|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久久| 精品三级AV无码一区|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 国产精品自线在线播放| freehd麻豆| 成人中文乱幕日产无线码|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欧美丰满少妇xxxxx|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香蕉网| 国产三级电影免费观看| 黄色a级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 女人18毛片免费观看| 丫头稚嫩紧窄小缝| 风流女护土一级毛片| 美女扒开尿囗给男生桶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