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園里的斜杠青年
2017年是我第一次見到岳巧云。當時正值平谷大桃成熟季,快遞點人來人往,她跟老鄉們一起在基地打包大桃、做直播。院子里還有一處教室,用于培訓農民玩轉電商。幾年后,她又開始用這間教室給果農培訓農業技術,教大家怎么生產出更綠色優質的農產品。她還設置了專業的服務隊伍,專門向每一個村鎮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岳巧云也算是“斜杠青年”,她名下還有一家傳媒公司,承接的主要是農業方向的宣傳項目。“這個時代‘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那套過時了。”在岳巧云看來,借著幫合作方做農業宣傳的機會,她也能在田間地頭得到更多“靈感”。
岳巧云還是深深扎根在土地里。她說:“在果園里的時間是最快樂的。”
“我很累。”岳巧云幾次提到這3個字。但她還是每天排滿時間表,覺得老鄉對她的信任絕不可以辜負。有年輕人回平谷要跟她一起“創業”,也讓她有了成就感。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岳巧云心里的這份責任感如今擴大到了更廣闊的農民群體。“我的建議一定是關于農業的,要反映我們實際調研到的情況。”岳巧云說。
過去,人們提到農業代表總是容易想到“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形象,但如今的農業代表們以更具“未來感”的姿態來到會場。他們懂科技,致力于創新,眼界開闊,同時依舊有著強烈的責任感。這屆代表的任期才剛剛開始,我們可以期待這些“新農人”代表給農業、農民,乃至全社會帶來更多驚喜。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寧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